自崇仁趋新淦凡四夕乃至一寓道观三止僧舍皆留一夕而去赋小诗记之.化度寺

失路迷千嶂,投林借一枝。

扣门竹西寺,立马日斜时。

矍铄僧窥户,睢盱犬透篱。

定知嫌不速,明日与君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旅途中的一段经历,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首联“失路迷千嶂,投林借一枝”,开篇即以“失路”二字点明了旅途中的迷茫与困境,紧接着“迷千嶂”则形象地描绘出群山连绵、道路难寻的景象。而“投林借一枝”则展现了诗人为了寻求庇护,不得不暂时栖身于树林之中,借取树枝作为临时住所的无奈之举。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诗人旅途中的艰难与困顿。

颔联“扣门竹西寺,立马日斜时”,转而描述了诗人到达竹西寺的情景。在夕阳西下之时,诗人敲响了寺庙的大门,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疲惫与渴望得到心灵的慰藉。同时,“立马”二字也巧妙地描绘了诗人等待时的姿势,以及时间的流逝。

颈联“矍铄僧窥户,睢盱犬透篱”,进一步展示了寺庙内的生活场景。通过“矍铄僧”与“睢盱犬”的形象对比,既表现了僧人的沉稳与智慧,也暗示了犬的忠诚与警惕。这一联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寺庙中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画面,增添了诗作的生活气息与情感深度。

尾联“定知嫌不速,明日与君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行程的忧虑与不舍。在经历了短暂的停留之后,诗人意识到自己可能不被寺庙中的僧人所欢迎,因为他的到来或许打扰了他们的宁静生活。然而,为了继续前行,诗人不得不与新结识的朋友告别,踏上新的旅程。这一联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知旅途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寺庙生活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进行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诗人成功地将个人体验融入到自然与社会的广阔背景之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旅途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收录诗词(724)

孙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号:鸿庆居士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
  • 生卒年:1081~1169

相关古诗词

自崇仁趋新淦凡四夕乃至一寓道观三止僧舍皆留一夕而去赋小诗记之.栖霞观观在麻岭下

云表朝飞屐,松蹊晚驻鞍。

破扉联白板,槁项系黄冠。

径雨喧风箨,汀沙立露翰。

小窗床坐好,对此百忧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自崇仁趋新淦凡四夕乃至一寓道观三止僧舍皆留一夕而去赋小诗记之.三山寺二首(其一)

斜日半窗明,无人独掩扃。

风铃时自语,雪柏老终青。

立鹊参差见,微泉断续听。

老僧浑不语,危坐卷残灯。

形式: 五言律诗

自崇仁趋新淦凡四夕乃至一寓道观三止僧舍皆留一夕而去赋小诗记之.三山寺二首(其二)

异县久为客,穷途饱所更。

对床云伴宿,曳杖月同行。

到处身如寄,看山眼暂明。

平生饮中趣,酒贱且频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余大观中偕何袭明登仕同为太学诸生别后二十六年余□南迁道清江袭明逆余于新淦之洲上苍颜白发大略相似感叹之馀饮酒赋诗以为笑乐袭明笔力雄赡操纸立就凡六七反必用前韵余继和者十二篇云(其一)

亡弓堕甑一时空,梦断南柯午枕中。

便有樽罍追北海,更无尘土污西风。

驱牛懒卧山中相,失马来看塞上翁。

从此卜邻成二老,鸡豚社酒与君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