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非常奇怪梅花迟迟不开花,原来它是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在灯光下,梅花如玉面般美丽地绽放,雪后的春景更显得它娇艳无比。
灵感涌现,我提笔作诗,美女们则兴高采烈地传递酒杯。
那些凡夫俗子的眼睛怎能理解这番情景,他们只会种些妖艳的桃杏。

注释

颇怪:非常奇怪。
梅花:梅花。
不肯开:迟迟不开花。
岂知:原来。
有意:有意识地。
待春来:等待春天的到来。
灯前:在灯光下。
玉面:如玉般的面庞。
披香出:美丽地绽放。
雪后:雪后的。
春容:春景。
取胜回:更显得娇艳无比。
触拨:灵感涌现。
清诗:清新的诗歌。
成走笔:提笔作诗。
淋漓:兴高采烈。
红袖:美女们。
趣传杯:传递酒杯。
望尘俗眼:那些凡夫俗子的眼睛。
那知:怎能理解。
此:这番情景。
只买:只会。
夭桃艳杏:妖艳的桃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咏梅》。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在描绘梅花的独特风采,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人生和自然界深刻感悟。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这里表达的是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它似乎有着自己的节奏,不随波逐流,而是等待时机成熟后才绽放。诗人通过这一点,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界独立精神的赞美。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这两句描写梅花在寒冷中依然保持其娇美和清香,甚至在雪后更显得生机勃勃。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梅花的坚韧不拔和独特之美。

“触拨清音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此处描述的是诗人的创作状态,他在赏析梅花时,灵感涌动,诗句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出。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和传承。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诗人认为那些庸俗之人难以理解梅花的真正韵味,他们更关注的是些表面的华丽和俗物。诗人自己则选择了追求内在的美好,如同栽培夭桃和艳杏一般。

王安石通过咏梅,展现了他对生命、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梅花之美的赞颂,也是诗人个人情操和审美趣味的一种体现。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垂虹亭

坐觉尘襟一夕空,人间似得羽翰通。

暮天窈窈山衔日,爽气骎骎客御风。

草木韵沉高下外,星河影落有无中。

飘然更待乘桴伴,一到扶桑兴未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夜读试卷呈君实待制景仁内翰

篝灯时见语惊人,更觉挥毫捷有神。

学问比来多可喜,文章非特巧争新。

蕉中得鹿初疑梦,牖下窥龙稍眩真。

邂逅两贤时所服,坐令孤朽得相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奉招吉甫

经纶无地委蓬蒿,凛凛胸怀且自韬。

谁奋长谋平岭海,犹将馀力寄风骚。

名惭随俗贫中役,恨未收身物外高。

永夜西堂霜月冷,邀君相伴有松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奉寄子思以代别

南北蹉跎成两翁,悲欢邂逅笑言同。

全家欲出岭云外,匹马肯寻山雨中。

趋府折腰嗟踽踽,听泉分手惜匆匆。

寄声但有加餐饭,才业如君岂久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