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归

送春归,在何处。禾黍正离离,江城匝屯戍。

杨花零乱点旌旗,天涯芳草连云暮。

旧园桃李遍荆棘,故国楼台尽狐兔。

衣冠不见洛阳花,胡马犹嘶汉宫树。

吴江水绿吴山青,春到春归别有情。

柳色迎人下关塞,随军万里清胡尘。

黄金台榭未埋没,当年勿谓秦无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送春归》,以春天的离去和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国衰败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的向往。首句“送春归,在何处”开门见山,直接表达出对春光消逝的无奈与追寻。接下来,“禾黍正离离,江城匝屯戍”描绘了田野上稀疏的庄稼和围绕城池的戍卫军队,暗示了战事的紧张。

“杨花零乱点旌旗,天涯芳草连云暮”通过杨花飘落和连天芳草,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氛围,傍晚时分,更显孤独与迷茫。诗人接着写到“旧园桃李遍荆棘,故国楼台尽狐兔”,昔日繁华的园林和楼阁如今荒芜,被野兽占据,寓言了国家的衰败。

“衣冠不见洛阳花,胡马犹嘶汉宫树”借衣冠不再、胡马嘶鸣,进一步表达了对往昔荣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悲凉。最后两句“吴江水绿吴山青,春到春归别有情。柳色迎人下关塞,随军万里清胡尘”,以江南的春景与边塞的战争形成对比,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清除战争带来的尘埃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春归和战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和平统一的热切期盼。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送荔子与高观察

磨铜碧海驾天风,吹落闽山荔子红。

弭渴文园剥明玉,急须寄上自嬉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送赵添戎还漳州

北风号枯叶,漠漠天正寒。

弛担逆旅中,方税游子鞍。

吾甥遽相访,别久心万端。

意定话亲旧,或悲或可欢。

乃将十年心,只作累刻殚。

脩涂困尘土,客庖无盘餐。

举杯少延款,荷子襟抱宽。

明朝复掺袂,老怀悽以酸。

漳山无瘴烟,漳水无惊湍。

侍亲友于乐,勿倦为戎官。

愿因南风期,时时寄平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送徐正时归浦城

徐子志义士,触热如探汤。

远从南浦来,访我存与亡。

语兼琼瑶温,气回兰蕙芳。

炎云正烁石,怀抱为清凉。

顾予岩壑姿,小筑台山傍。

儿辈杂编氓,荆扉绕松篁。

感公久留兹,语离热中肠。

行行括苍道,念此山路长。

公怀武夷春,复多知见香。

青云勉震耀,宜近天汉光。

草堂不道远,时寄烟苍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曹蕴清归庐山

吾宗出西蜀,托迹庐阜岑。

恭礼清虚尊,相与道义深。

别时白日长,忽兹秋云阴。

永怀一笑粲,水云劳我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