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寄题禅月大师影堂

泽国闻师泥日后,蜀王全礼葬馀灰。

白莲塔向清泉锁,禅月堂临锦水开。

西岳千篇传古律,南宗一句印灵台。

不堪只履还西去,葱岭如今无使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听说法师圆寂后,蜀王以最高礼仪安葬了他的遗骸。
白莲塔紧锁在清澈的泉水旁,禅月堂面对着锦水而开。
他的千篇诗作传承了古时的律诗传统,南宗佛法的一句话深深印在他心中。
无奈他如同达摩只履西归的传说,如今葱岭之路再无使者归来。

注释

泽国:水乡,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师:指高僧、法师。
泥日:圆寂,佛教中指僧人去世。
蜀王:古代蜀地的统治者,这里代指尊重佛法的君主。
全礼:最高的礼仪。
白莲塔:可能特指某座佛塔,或象征佛教圣地。
清泉:清澈的泉水。
禅月堂:寺庙或修行之处,禅意与明月相映。
锦水:形容水流美丽如锦缎,可能指特定的河流。
西岳:指华山,常用来代指中国西部的名山,这里可能喻指高远的境界。
千篇:形容作品丰富。
古律:古代诗歌的格律。
南宗:佛教的一个流派,强调心性的直觉领悟。
只履:典故出自达摩祖师,传说他圆寂后留下一只鞋西归天竺,象征高僧的神奇事迹。
西去:往西而去,常指离开人世或归隐。
葱岭:古时对帕米尔高原的称呼,这里比喻遥远的地方。
使回:使者归来,比喻信息或人的返回。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荆门寄题禅月大师影堂》。通过这短短的四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厚感情和他对禅月大师的崇敬之情。

“泽国闻师泥日后,蜀王全礼葬馀灰。”这里,“泽国”指的是荆州(今湖北省荆州市),而“闻师泥日后”则表明诗人在听闻禅月大师去世的消息之后所写的诗。蜀王全礼葬馀灰,说明了对这位高僧的尊崇和哀悼之情,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精神层面的追念。

“白莲塔向清泉锁,禅月堂临锦水开。”这里,诗人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自然景观。白莲塔似乎被清泉环抱,而禅月堂则面对着波光粼粼的锦水。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结合,既形象地表达了大师生前修行之地的宁静与纯洁,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开阔。

“西岳千篇传古律,南宗一句印灵台。”这两句则体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与对禅学思想的理解。西岳指的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的华山,而“西岳千篇”暗示了诗人对华山(或是西方文化)的无限赞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而“南宗一句印灵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学中南宗的一句话、一个意境能够触动心灵深处的认同。

最后两句,“不堪只履还西去,葱岭如今无使回。”这里,“不堪”表达了一种不忍离别的情感,而“只履还西去”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踏上归途的孤独与寂寞。至于“葱岭如今无使回”,“葱岭”指的是蜀道(四川地区)的险峻,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对往昔时光无法复返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他对禅月大师的崇敬与怀念,以及面对生命消逝时的悲凉情感。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荆门暮冬与节公话别

漳河湘岸柳关头,离别相逢四十秋。

我忆黄梅梦南国,君怀明主去东周。

几程霜雪经残腊,何处封疆过旧游。

好及春风承帝泽,莫忘衰朽卧林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荆州贯休大师旧房

疏篁抽笋柳垂阴,旧是休公种境吟。

入贡文儒来请益,出官卿相驻过寻。

右军书画神传髓,康乐文章梦授心。

销得青城千嶂下,白莲标塔帝恩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荆州寄贯微上人

旧斋休忆对松关,各在王侯顾遇间。

命服已沾天渥泽,衲衣犹拥祖斓斑。

相思莫救烧心火,留滞难移压脑山。

得失两途俱不是,笑他高卧碧孱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其一)

竹如翡翠侵帘影,苔学琉璃布地纹。

高卧更无如此乐,远游何必爱他云。

闲听谢朓吟为政,静看萧何坐致君。

只恐老身衰朽速,他年不得颂鸿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