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觐诗

崔觐者高士,梁州城固人。

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

夫妇既已老,左右无子孙。

一日召奴婢,尽以田宅均。

俾之各为业,不用来相闻。

遂去隐南山,杂迹麋鹿群。

约曰或过汝,所给为我陈。

有时携其妻,来至诸人门。

乃与具酒食,啸咏相欢欣。

山南郑馀庆,辟之为参军。

见趣使就职,漫不知吏文。

已复许谢事,但谓长者云。

补阙王直方,本觐之比邻。

文宗时上书,召见蒙咨询。

荐觐有高行,用可追至淳。

诏授起居郎,褒斜走蒲轮。

辞疾不肯至,高风概秋旻。

我昨过其县,裴回想芳尘。

访问诸故老,寂无祠与坟。

斯人久不竞,薄夫何由敦。

此县汉唐时,诸公扬清芬。

刻诗子坚庙,来者期不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开篇即刻画出主角色的特立独行,"崔觐者高士,梁州城固人。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 这两句表明崔觐是一位修养深厚、志趣高雅之士,他不追求仕途功名,只愿与农民为伴,共享田园生活。

接着,诗中写及主角色的家庭状况和晚年安排,"夫妇既已老,左右无子孙。一日召奴婢,尽以田宅均。俾之各为业,不用来相闻。" 这段描述了崔觐的家庭已经步入老境,没有子女,于是将家中资产平均分配给仆人,让他们自立门户,从此不再过问,这是他对晚年生活的一种安排和对仆人的恩赐。

随后,诗转向崔觐隐居山林的决心,"遂去隐南山,杂迹麋鹿群。约曰或过汝,所给为我陈。有时携其妻,来至诸人门。乃与具酒食,啸咏相欢欣。" 这些句子展示了崔觐抛弃尘世纷扰,隐居山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他偶尔会携妻访问故人,与他们共享美食,尽情享受人间真挚的情感。

诗中的最后几句,交织着崔觐与当时社会人物关系的一段往事,"山南郑馀庆,辟之为参军。见趣使就职,漫不知吏文。已复许谢事,但谓长者云。补阙王直方,本觐之比邻。文宗时上书,召见蒙咨询。荐觐有高行,用可追至淳。诏授起居郎,褒斜走蒲轮。辞疾不肯至,高风概秋旻。" 这段内容透露了崔觐虽隐居,但他的声望和品格依旧受到朝廷的重视,他被推荐为官,却以病辞去,不愿涉足仕途。

结尾处,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之情,"我昨过其县,裴回想芳尘。访问诸故老,寂无祠与坟。斯人久不竞,薄夫何由敦。此县汉唐时,诸公扬清芬。刻诗子坚庙,来者期不泯。" 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崔觐故土的怀念,以及对他的高风亮节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崔觐一生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精神洁净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惜杏

北园山杏皆高株,新枝放花如点酥。

早来其间有啼鸟,儿女尽识名提壶。

急教取酒对之饮,满头乱插红模糊。

可怜后日再来此,定见随风如锦铺。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惜花

胡蜂采花花气薄,黄鸟啄花花蕊落。

林风吹花花片乱,池水浸花花色恶。

少年惜花会花意,晴张青帏雨油幕。

劝君直须为花饮,明日春归空晚萼。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推官惠李庶子鄂州篆字

天下有奇篆,阳冰书鄂州。

异兽呀五口,狂咬掉三头。

磥砢玻璃碗,诘屈珊瑚钩。

愧无希世宝,何以为子酬。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晚次江上

宛转下江岸,霜风绕人衣。

翩翩渚鸿堕,冉冉林鸦归。

前壑已重霭,远峰犹落晖。

孤舟欲何处,划浪去如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