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氏饥

剡氏饥,山前山后寻蕨萁。

斸萁得粉不满掬,皮肤皴裂十指秃。

皮皴指秃不敢辞,阿翁三日不供糜。

不如抛家去作挽船士,却得家人请官米。

形式: 古风

翻译

剡姓人家遭遇饥荒,山前山后寻找蕨菜根茎。
挖到的蕨菜根茎研磨成粉也不满一把,手脚皮肤干裂,手指都快秃了。
即使皮肤干裂、手指脱皮也不敢抱怨,因为父亲已经三天没供应米饭了。
我宁愿离开家去做纤夫,至少能从家里得到官府分发的米粮。

注释

剡氏:指某个姓剡的人家。
蕨萁:蕨类植物的根茎,可食用。
斸:挖掘。
粉:这里指蕨菜根茎磨成的粉末。
掬:捧起。
阿翁:对父亲的尊称。
糜:粥。
挽船士:纤夫,拉船的人。
请官米:请求或接受官府分发的粮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庭在战乱或饥荒中的困苦情景。"剡氏饥"四字直接点题,说明诗中主人公剡姓人家正遭受严重的饥荒。"山前山后寻蕨萁",生动展现了家人为了寻找食物,不惜翻山越岭,寻找野菜的情景,反映出生活的艰难。

"斸萁得粉不满掬",通过"斸"(挖掘)和"萁"(植物的茎秆)的细节,描绘出他们挖到的野菜之少,连一捧都填不满,足见食物匮乏。接着,诗人描述了这家人的艰辛:“皮肤皴裂十指秃”,形象地刻画出他们因长期劳作和饥饿而身体憔悴的状态。

"阿翁三日不供糜","阿翁"是对父亲的尊称,"糜"指粥,这句话表达了父亲三天没有提供足够的食物,暗示了家庭的贫困和危机。最后,诗中的人产生了改变命运的想法:“不如抛家去作挽船士”,宁愿离开家人去做辛苦的挽船工作,只为换取一些官府发放的救济米。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在饥荒中的无奈与挣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瘠和不公。戴表元作为宋末元初的文人,通过这样的诗篇,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收录诗词(485)

戴表元(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剡笺送任叔实

剡溪春水碧鳞鳞,剡水野藤如乱云。

剡人伐藤就溪洗,匠出素笺黄土纹。

大笺敷腴便竿牍,小笺轻盈日千束。

我昔少年贪著纂,累笥连箱输不足。

年来弃置百事休,引腕就书如畏囚。

有时得笺不自爱,杜曲蛮歌相献酬。

世人贵贱随人好,西家弃物东家宝。

退笔成山何足道,为我攻修太玄草。

形式: 古风

浴蚕沙溪水一首为上饶陈烈妇作

浴蚕沙溪水,采桑玉山巅。

丝成白棱棱,胶作烈妇弦。

烈妇何所言,弦中意缠绵。

一说鸾影孤,二诉雏巢穿。

巢穿尚可葺,影孤恨终天。

有食不自肥,众禽仰喉咽。

真宰悯其疲,劳役尽弛蠲。

及今雏长成,雏群亦蹁跹。

朝阳照岩林,枯槁生光妍。

黄檗谁谓苦,铁石谁谓坚。

请君屏俗耳,听我沙溪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班溪

我爱班溪班,班班为谁好。

于时九秋晚,霜叶红不埽。

石摇未归云,水映欲衰草。

累累牛羊队,洒洒鱼龙道。

崇丘尚多菜,残村几经潦。

故物一若斯,今我胡不老。

过从幸相狎,聊坐畅怀抱。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积雨小斋喜袁太初舒叔恭两生至

春山日日寒风雨,一日天晴花欲舞。

林暄洞屋散窑烟,水活溪岩落冰乳。

嗟余郁郁无所适,方对青山一开户。

苍袍紫帢两少年,健足齐扳气如虎。

名区入眼疑未快,忽肯扪萝到兹土。

霜蔬处处稀尚摘,腊酒家家寒未煮。

相看气味太村野,自喜谈谐少城府。

舒郎十八白眉长,四海龙门有明父。

袁郎皎洁巧步趋,出语珠圆吾所许。

人言风骨须晚秀,早慧譊譊天谩与。

吾评此论殊未公,峻诋曾经孔文举。

歌成高轩已年倍,赋解鸣蝉容客睹。

吾山虽穷有灵迹,雪瀑丹崖相媚妩。

留君待作大雷吟,莫学痴儿生吴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