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书田间晚步

寓居萧寺憩衰迟,得酒宁论浊与醨。

闲里风光常自喜,暑中人事弃如遗。

一溪烟水渔乡后,万叠苍山月上时。

竹杖芒鞋田岸久,稻花细细岁丰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寄居在寂静的寺庙中,享受着年老体衰后的宁静时光,只要有酒,哪怕是浑浊还是淡薄都无所谓。
在闲暇的日子里,我常常独自欣赏这里的美景,而夏日的人事仿佛都被我遗忘。
沿着溪流,后面是渔村,月光洒在层层叠叠的青山之上。
手持竹杖,脚踏草鞋,我在田岸边长久驻足,细看稻花摇曳,预示着丰收的年景。

注释

萧寺:寂静的寺庙。
憩:休息。
衰迟:年老体衰。
宁论:何论。
浊与醨:浑浊或淡薄的酒。
闲里风光:闲暇的景色。
弃如遗:被遗忘。
烟水:雾气笼罩的水面。
渔乡后:渔村之后。
月上时:月升之时。
竹杖芒鞋:竹杖和草鞋。
田岸久:长久站立在田岸边。
稻花细细:细小的稻花。
岁丰姿:丰收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寓居于萧寺中的闲适生活,尽管年事已高,但仍能欣赏到清幽的景色和淳朴的乡村风情。他不拘泥于酒的清浊,只求在宁静中享受生活。夏日午后,他漫步田间,欣赏着溪水潺潺、渔村之后的烟波,以及月升苍山的静谧时刻。诗人手持竹杖,脚踏芒鞋,在田岸边流连忘返,感受着稻花飘香的丰年景象。整体上,这是一首表现诗人淡泊心境与田园之美的田园诗,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用前韵言归

梅风欲转白蘋洲,一笑忘怀接胜流。

公已吉祥求止止,我方奔走觅休休。

故山应有猿鹤怨,壮节但随蒲柳秋。

荐读公诗固三叹,从今可但破牢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用前韵酬陈判官

刺桐花发照人明,三看薰风舞绛英。

海近鱼肥随米贱,山高溪净照人清。

久闻射策先黄甲,何意栖鸾尚赤城。

顾我婆娑老林下,看君事业映簪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用前韵赠张正仲朝散二首(其二)

朅来仰止德之隅,颇欲徜徉遂所摅。

倚杖未忘千里恨,飞鸿为作一行书。

喜君燕寝凝香暇,念我哀涂税驾初。

湖海不除豪举想,尚容访古问槐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用前韵赠张正仲朝散二首(其一)

郎官出宰镇方隅,聊试牛刀意未摅。

不特持平争结友,要知博物有成书。

不惊雉羽桑阴静,一洗蛮烟霁景初。

恨识羽山眉宇晚,徒闻嘉惠及耕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