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仆本多悲者,年来不悟春。
登高一游目,始觉柳条新。
杜陵犹识汉,桃源不辨秦。
暂若升云雾,还似出嚣尘。
赖得烟霞气,淹留攀桂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季登高远望的体验。开篇“仆本多悲者,年来不悟春”表达了诗人平日对于春天美好景致的忽略和无奈,这种情感可能来源于生活中的苦恼或其他原因。随后“登高一游目,始觉柳条新”则是说当诗人登上高处,一览众山小,此时才真正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发现柳树已经抽出了新芽,这种发现带给了他新的视角和情感体验。
“杜陵犹识汉,桃源不辨秦”这两句诗富有历史文化的深度。杜陵是唐代都城长安(今西安)附近的地方,汉指的是汉朝,这里暗示着诗人对古代文明的记忆和认同。而“桃源”则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处遁世隐居之地,“不辨秦”意味着在那样的仙境中,时间概念已经模糊,不再区分朝代。
接着,“暂若升云雾,还似出嚣尘”这两句诗形象地描述了诗人登高时的感受,他仿佛是从尘世的烦恼中脱离出来,如同升入云端,又如同重新回到现实世界的尘土之中。这两种状态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一种超脱与归属的矛盾。
最后,“赖得烟霞气,淹留攀桂人”则是诗人感谢能够沐浴在大自然的美好氛围中,并且愿意停留下来,与那些志同道合之人为伴。这里的“烟霞气”指的是仙境或高洁脱俗的境界,“攀桂人”则是指那些品格高尚、如同攀登桂树一般追求高洁的人。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他们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不详
秋入长门殿,木落洞房虚。
妾思宵徒静,君恩日更疏。
坠露清金阁,流萤点玉除。
还将闺里恨,遥问马相如。
沙场三万里,猛将五千兵。
旌断冰溪戍,笳吹铁关城。
阴云暮下雪,寒日昼无晶。
直为怀恩苦,谁知边塞情。
暂借金锤秤,衔涕诉恩波。
君情将妾怨,称取谓谁多?
秋吹绫纨索,空闺生网罗。
不期《流水引》,翻作《断肠歌》?
巫峡裴回雨,阳台潭荡云。
江山空窈窕,朝暮自氛氲。
萤色寒秋露,猿啼清夜闻。
唯怜梦魂远,肠断思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