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怀聂之美(其二)

太室横山蔽十里,相思空复上高台。

瓮头白酒行当熟,篱下黄花稍复开。

陶令不无同醉兴,孟君况有解嘲才。

欲凭西北高风势,飞度轘辕劝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太室山脉横亘,遮蔽了十里风光,思念之情只能空自登上高台。
家中的酒瓮中,白葡萄酒快要酿熟,篱笆下的菊花也渐渐绽放。
陶渊明定会与我共享醉意,孟浩然更是擅长以诗化解嘲笑。
我想要借助西北强风的力量,飞跃轘辕山,借酒一杯共饮。

注释

太室:太室山脉。
蔽:遮蔽。
十里:十里的距离。
相思:深深的思念。
瓮头:酒瓮顶端。
白酒:白葡萄酒。
行当熟:即将成熟。
篱下:篱笆下。
陶令:指陶渊明。
同醉兴:共享醉意的心情。
孟君:指孟浩然。
解嘲才:善于以诗应对嘲笑的才能。
西北高风:强劲的西北风。
飞度:飞跃。
轘辕:古代地名,今河南偃师附近。
劝一杯:劝酒一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高远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开篇“太室横山蔽十里,相思空复上高台”两句,通过对宏伟建筑与雄伟山势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壮阔情怀及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这里的“相思”二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来表达离别愁绪的情感。

接着,“瓮头白酒行当熟,篱下黄花稍复开”两句,则通过对酒和花的描写,传递出了一种期待与等待中的悠闲情趣。这里的“瓮头白酒”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享受与期待,而“篱下黄花稍复开”则是景象的继续,也隐含着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

在“陶令不无同醉兴,孟君况有解嘲才”两句中,诗人提及了历史上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东汉末年的陶渊明,以其高洁的品格和对世俗的超脱而著称;另一个是战国时期的孟子,以其儒家思想中的温良恭俭而闻名。诗人通过这两位古人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志趣与才情解嘲生活的向往和自我定位。

最后,“欲凭西北高风势,飞度轘辕劝一杯”则是一种豪迈的情感展现。诗人借用自然界的“西北高风”,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愿望。“轘辕”在古代指的是边塞之地,诗人想要飞越那样的地方,以此来形象地表达自己豪放不羁的心性,同时也是一种对友人的邀请,希望能够共同享受这份超然物外的快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志趣的情怀。诗中的意象丰富,感情真挚,是一篇意境开阔、情感深邃的佳作。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二十八日会不疑家席上纪实

召客客俱来,赏花花正开。

寒暄方得所,风雨不相催。

席上柳飞雪,门前车隐雷。

主人意仍厚,安得不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二月二日太常致斋晨起呈景仁次道二同舍

官舍春萧瑟,朝来尚薄寒。

人虽繁陌上,尘不近门端。

已负踏青约,仍无举白欢。

凭君御沟上,试折柳条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二月三十日与同舍宴李氏园晚归马上赋诗

门前蹀躞金羁满,坐上连翩玉斝飞。

数尺游丝留客醉,一行垂柳送人归。

同邀胜友时难得,重到名园花已稀。

莫惜芳辰剩行乐,无端风雨横相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八月十五日夜陪留守宣徽登西楼值雨待月久不见

经岁侍佳节,无如阴霭何。

果然时雨足,安用月华多。

未免银缸进,空闻玉漏过。

庾公兴不浅,久为驻鸣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