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三子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形式: 古风

翻译

距离一旦拉远就容易忘记,但接近时却难以承受思念。
眼前的子女已经长大,他们的面貌我几乎认不出来了。
欣喜到无法用言语表达,流下的泪水才止住,然后微微一笑。
我深知这不是梦境,但心中仍感到不安和恍惚。

注释

去远:距离拉远。
即:就。
相忘:忘记对方。
归近:接近回家。
不可忍:难以忍受。
儿女:子女。
已:已经。
在眼:眼前。
略不省:几乎认不出来。
喜极:极度欢喜。
不得语:无法用言语表达。
泪尽:泪水流干。
方:才。
一哂:微微一笑。
了知:深知。
不是梦:不是梦境。
忽忽:恍惚。
心未稳:心中不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示三子》,表达了父亲在久别后重逢子女时的复杂情感。首句"去远即相忘",写出了离别时间之长,使得亲情似乎淡忘了;然而"归近不可忍",又揭示出内心对团聚的极度渴望和难以抑制的激动。接下来的"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描绘了诗人见到久违的孩子们,虽然眼前已是熟悉的脸庞,却因惊喜过度而一时无法辨认的细节,生动展现了父爱的深沉与细腻。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这两句通过动作和表情的描绘,刻画了诗人内心的欢喜达到极致,喜悦得说不出话来,只有在泪流满面之后,才勉强挤出一丝微笑。这种情感的转折,既真实又感人。

最后两句"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诗人确认眼前的一切并非梦境,但仍然心绪不宁,因为强烈的幸福感让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怕这幸福会突然消失。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情的笔触,展现了父子亲情的深厚和久别重逢的微妙心境。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礼武台坐化僧

至人本无心,起灭因众缘。

化尽悲愿在,留形此台颠。

闻名与致敬,获福皆无前。

千年一钵水,宿疾几人痊。

骁雄兖州军,马步馀数千。

一呼可摧山,四合如垂天。

老幼十八村,顷刻理无全。

哀鸣寄香火,毁塔投其塼。

盛怒忽惊奔,如有所见然。

等观同一子,岂特此所怜。

我来已再见,童稚亦虔虔。

发火触暗室,青灯已娟妍。

始读壁间碑,妙力隐不传。

颇恨语未工,安得笔如椽。

归路云月黑,涛波隔长川。

溪翁停舟待,相唤声相连。

解缆风泊岸,中流水入船。

攲侧脚不停,竟脱蛟鱼涎。

兴坏如有待,适当使君贤。

定能选妙士,拂尘起熏烟。

昔承灵山嘱,早契少林禅。

丐我一片石,并刻维摩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龙潭

清渊下无际,落日回风澜。

凛然毛发直,敢以笑语干。

坡陀百尺台,葱翠万木蟠。

惊飙振积叶,清霜作朝寒。

水旱或有差,精祷神其难。

鱼龙同一波,信有水府宽。

向来三日雨,赖子一据鞍。

何以报嘉惠,寒瓜荐金盘。

万口待一饱,归卧神其安。

犹须雪三赤,盛意莫得阑。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兴龙节致语口号

剑佩声来合玉除,骐驎烟上暗金铺。

近臣先识天颜喜,九奏初知昼景舒。

东海为田将几见,南山称寿已三呼。

欲知帝力今多少,醉舞行歌塞道涂。

形式: 七言律诗

再次韵苏公示两欧阳

公诗周鲁后,曳曳垂天云。

府中顾长康,风味如曲君。

非公无此客,请寿两山樽。

叔季大儒后,偏醒亦同醺。

心与柏石坚,章成绮绣纹。

多难独不补,少戆今无闻。

时无古今异,智有功名昏。

可使百尺底,不作数斗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