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寄九杞先生”为题,由明代诗人明秀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赞美之情。
首句“两句三年报已成”,巧妙地运用了时间与言语的对比,暗示了诗人与友人虽相隔多年,但情谊深厚,只需短短两句便能传达出三年的思念之情。接着,“杞泉凉月照人清”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凉的氛围,仿佛友人的形象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
“九华芝草高踪在,千里冥鸿病眼明”两句,运用了典故和比喻,九华芝草象征着高尚的品格与追求,冥鸿则比喻友人虽身处困境,但其智慧与眼光依然明亮,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野墅柴门香稻熟,渔村江树晚山晴”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稻谷成熟,渔村静谧,江边树木映衬着晴朗的山色,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凭谁唤起王摩诘,画汝纶巾杜曲行”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像唐代诗人王维那样,用画笔将这份深情与美景记录下来,唤起友人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美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