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公作送春诗

春与公何厚,公尝惜盛时。

忍于临别日,不作送行诗。

自觉同迟暮,何堪赋别离。

衰兰行客道,芳草断肠词。

明日成愁蝶,残阳又子规。

少年谁不省,问我独何悲。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刘辰翁所作,题为《春景·公作送春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首句“春与公何厚”,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春天特别眷顾某人的疑惑,引出下文对春天流逝的惋惜。接着,“公尝惜盛时”点明了朋友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预示着离别的伤感氛围。

“忍于临别日,不作送行诗”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在离别之际,朋友竟未能吟诵一首送别之诗,这种遗憾和无奈跃然纸上。接下来,“自觉同迟暮,何堪赋别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自比为步入晚年的人,难以承受离别的痛苦。

“衰兰行客道,芳草断肠词”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行人的道路比作衰败的兰花,将离别的痛苦比作断肠的芳草,形象地描绘了离别场景的凄凉与哀愁。

“明日成愁蝶,残阳又子规”则通过想象,描绘了离别后的情景:明日,诗人会化身为忧愁的蝴蝶,在残阳中徘徊,而远处传来的子规鸟鸣声,更增添了离别的哀愁。最后,“少年谁不省,问我独何悲”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友情难舍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春天的流逝、离别的哀愁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春景.假日从时饮

假日故应稀,逢春喜可知。

有怀长似海,不饮亦从时。

孺子新年喜,公家弛告嬉。

悠悠聊复尔,每每一中之。

对客无辞罚,看花少待迟。

何因似山简,暮暮习家池。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春景.润物细无声

何用雨声粗,分明润物酥。

岂惟听不得,政自细如无。

九陌尘难起,千林泽遍敷。

怪如沾草露,滴不到蓬壶。

但觉花沈醉,谁知柳索扶。

老龙空辟历,辛苦救焚枯。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春景.春来祇欠花

道是春来也,春犹似未来。

亦知为日久,祇是欠花开。

残雪依然在,东风几许回。

空令一杯酒,更忆去年梅。

万里寒如信,千林巧莫催。

诗成天一笑,红绿半争魁。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春景.芳草换野色

何处寻春色,园林已断肠。

居然怜野草,惟此换年芳。

残烧回春久,香泥去路长。

能令南浦碧,未觉五陵芳。

拾翠迷寒食,飞红卧夕阳。

遥知青冢恨,南北两茫茫。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