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寄昙晦二首》之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超脱与豁达。
"道无南北本同流,远赴丛林非所求。"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修行、寻求真理的决心和追求。"道"指的是佛家的修行之道,而"无南北本同流"则是说这个道不受地域限制,源远流长。
"到底此生俱扰扰," 这里用了"俱扰扰"来形容人生的纷扰复杂,表达了一种对于尘世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从前何事不悠悠。" 这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反思,所有的事物都在时间的流转中变得淡远和悠长。
"撞钟击鼓千人饭,戴角披毛万劫休。" 这两句用鲜明的笔触描绘了一场佛教仪式中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与宗教修行之间的比较,以及对后者的向往。
最后两句"蚤晚相从岩下寺,对床清话雨飕飕。" 描述了诗人与朋友在深山古寺中共同度过的宁静时光,"对床清话"意味着他们之间的交流纯净而又亲密,而"雨飕飕"则营造了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修行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所持有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