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后漕幕同僚二十八人会饮于西湖登千佛阁运干赵渔樵希圣以坡诗七言绝句分韵得陌字

福星台畔依红客,厌踏红尘穿紫陌。

涌金门外泛兰舟,两岸融融春水拍。

隔浦笙歌寄幽思,向阳花柳饶春色。

六桥突兀披丹青,千佛森罗眩金碧。

登临肯作怀古愁,志在云台书竹帛。

须臾饮散晚风号,却扫阴霾生桂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宴会的景象,诗人与同僚在西湖的一座名为千佛阁的地方举行会饮。开篇“福星台畔依红客”即设定了一种喜庆祥和的氛围,"厌踏红尘穿紫陌"则表达了诗人对凡世俗务的超脱与不屑一顾。"涌金门外泛兰舟"写出了宴会所在地的壮丽景色,而“两岸融融春水拍”则捕捉到了春水涌动的声音。

在“隔浦笙歌寄幽思,向阳花柳饶春色”中,诗人通过笙歌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描绘出了花开得正盛的景致。"六桥突兀披丹青,千佛森罗眩金碧"则是对会饮地点——千佛阁周围环境的细腻描摹,其中“六桥”指的是西湖上的六座桥梁,“千佛”则与会饮地点相呼应。

诗人在“登临肯作怀古愁,志在云台书竹帛”中表达了登临之后所激发的怀古之情,以及对高远志向的追求。最后,“须臾饮散晚风号,卻扫阴霾生桂魄”则是对宴会结束后景象的描绘,其中“晚风号”与“却扫阴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心中那份清朗与澄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宴会结束后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大柿行

君不见郑虔学书晚弥笃,岁收柿叶贮三屋。

兴来寝食两俱忘,但觉毛公老而秃。

又不见梓人造车度群木,木中无火柿所独。

旧言盖轸象乾坤,须信斡旋归一轴。

美哉此果有常德,结实何曾问荒熟。

霜馀万颗缀寒林,下视黄柑类奴仆。

牛心取象庶彷佛,熨斗得名何浼渎。

火乾既许暖关膈,冰冷当知解烦燠。

今年夏秋足时雨,尽道和气钟百谷。

西成仅得十之五,亦见阴阳有盈缩。

就中朱实繁且大,照野煌煌骇人目。

较之常岁远不侔,正似㪷胜难趁斛。

国家运厄困强敌,一纪于兹事弓韣。

空庭喋血在今年,我已不疑何更卜。

禾和鞋谐古云谶,大柿之祥天下福。

请赓继伐献吾君,王者功成四方服。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大梁食李有感呈彦时兄

葵花已过荷花繁,南风入户清而温。

担头有李初入眼,令人引脰怀家园。

三年为客在两处,李熟未果登清樽。

翻思整冠诚可乐,何苦钻核辄不存。

急宜买冰致凝凛,全胜汲井供潺湲。

小床方簟嚼春雪,一实自可轻玙璠。

扁舟行逐东南奔,回首稻粱江上村。

相欢孰若弟与昆,古来唱和须篪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小桥

芳榭绕流水,春馀半篙绿。

登临赏幽花,兹亦我所欲。

小桥果何往,长堤正相属。

朝看龟鱼游,晚听鸥鹭浴。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书怀示周少隐右司

我生动多艰,一笑不易得。

朅来坐逆旅,俯仰空太息。

吾人当代秀,文章擅华国。

分携十四载,复此见颜色。

匆匆未及款,归程忽云逼。

愿君因索涂,为我指南北。

金门与玉堂,努力事登陟。

閒将咫尺书,因风寄相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