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
披林入峭茜,攀磴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
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游历山中所见之景象,充满了自然美景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从“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可见,诗人在春天的第三个月份,在一片盛开的花海中漫步,这已是非常鲜明的画面。
接下来的“披林入峭茜,攀磴陟崔嵬”则展示了诗人的冒险精神,他不畏艰难地穿越茂密的森林,攀援着参差不齐的岩石前行,这些动作透露出一种探求自然奥秘的勇气。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则是对高山流水景观的描绘。白云缭绕于山峰之半,而清澈的江水自山谷中奔涌而出,这两句诗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自然画卷。
最后,“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感慨。他似乎在问,谁能够真正理解他这番探寻自然、洞悉生命之高远与深邃的情怀。这两句诗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和对世俗隔阂的感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沉醉,同时也透露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高峰的内在追求。
不详
诗人,政治家。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锦帐为郎日,金门待诏时。
杨宫先上赋,柏殿几连诗。
瞬息琴歌断,凄凉箫挽悲。
那堪霸陵岸,回首望京师。
宅兆西陵上,平生雅志从。
城临丹阙近,山望白云重。
会葬知元伯,看碑识蔡邕。
无由接神理,挥涕向青松。
常时好宾客,永日对弦歌。
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
墓庭人已散,祭处鸟来过。
碑石生苔藓,荣名岂复多。
旧馆分江日,悽然望落晖。
相逢传旅食,临别换征衣。
昔记山川是,今伤人代非。
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