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带郭林塘尽可居,秫田虽少不如归。
荒烟五亩竹中半,明月一间山四围。
草卧夕阳牛犊健,菊留秋色蟹螯肥。
园翁溪友过从惯,怕有人来莫掩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平淡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带郭林塘尽可居”,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居所,林塘旁边,即使有郭城相伴,也足以安居乐业。接着,“秫田虽少不如归”表明诗人虽然田地不多,但对家园的眷恋胜过一切。
“荒烟五亩竹中半,明月一间山四围”,这里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荒烟袅袅,五亩竹林之中,月色洒满,一间小屋被连绵的山峦所环抱,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居住环境。
“草卧夕阳牛犊健,菊留秋色蟹螯肥”则是对田园生活的一种美好描写。诗人在夕阳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恩赐。
最后,“园翁溪友过从惯,怕有人来莫掩扉”,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待和欢迎,以及一种开放的心态。园中老翁(即诗人自己)与溪边的友人习以为常的相聚,让他害怕有亲朋好友来访时门扉被关上,错过了美好的相聚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细腻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
不详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入开图籍底须钳,谁校蓬山三万签。
有竹两窗聊下榻,为梅一笑几巡檐。
虎头食肉亦安用,熊掌与鱼那得兼。
好事人来勤载酒,纵无奇字不渠厌。
爱民端与共胞胎,消得黄金为筑台。
一道香烟随牒去,五更风雨入诗来。
雪灯字暗心犹在,霜叶衫枯首独回。
气格老苍能过我,柴门不厌为君开。
蛮触追奔竞一豪,市朝酣战万灵鼍。
斋房只在秋山外,吟卷自随明月多。
问字人须烦谢绝,敲门僧亦莫谁何。
竹宫曾见神君否,且乞天瓢为挽河。
霜林蕉叶尚横陈,不易禁寒夜向晨。
以貌取人通体似,其心如我别般春。
两年开就花何晚,千里移将句有神。
待学伊蒲修净供,自烹菡萏当猩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