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
霏霏云气重,闪闪浪花翻。
不复知天大,空馀见佛尊。
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幽深静谧的山寺景象。诗人通过树木浓密如同山径,江水深邃隔绝寺门,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霏霏的云气和闪闪发光的浪花不仅增加了画面感,更增添了一份动态之美。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不再感到天地辽阔,只是偶尔瞥见佛尊,流露出对精神寄托之所的敬仰。
最后两句“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寺院生活的理解和认同。在这里,“清盥”可能指的是寺中的日常沐浴净身,而“随喜给孤园”则是佛教术语,意味着对寺院或僧侣的供养与支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寺院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
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
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
天涯故人少,更益鬓毛斑。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
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诸天合在藤萝外,昏黑应须到上头。
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
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
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
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