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回溪非故隘,九虎失西东。
惟有黄金匮,依然又省中。
这首诗描绘了华阴古迹中的回溪景象,充满了历史沧桑感与深沉的思考。
“回溪非故隘”,开篇即以“回溪”为题,点明地点,同时暗含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变化。“非故隘”三字,既是对回溪现状的描述,也暗示了往昔的风貌与现在的不同,引发读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九虎失西东”,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回溪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九虎”一词,取自古代军事术语,象征着守卫边疆的重要角色,这里借指华阴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然而,“失西东”则暗示了这种地位的消逝,反映了时代的更迭与国家版图的变迁。
“惟有黄金匮,依然又省中。”最后两句,诗人将笔触收束至具体的物象——“黄金匮”。这不仅是一个物质的存在,更象征着财富、权力乃至历史的记忆。而“依然又省中”则强调了尽管时代变迁,但某些事物或记忆依然留存,给人以历史连续性的启示。
整首诗通过回溪这一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时间和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洞察,以及对永恒不变之物的向往。
不详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独坐寒窗望稿砧,宜言偕老记初心。
谁知游子天涯别,一任闺芜日夜深。
北府曾缝战士衣,酒浆宾从各无违。
虚堂一夕琴先断,华表千年鹤未归。
廿年作客向边陲,坐叹兰枯柳亦衰。
传说故园荆棘长,此生能得首邱时。
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
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