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造琴道士刘发云刘亦解致雷

刘师携琴来,自言有术驱雷霆。

闻之冁然笑,人心未动谁为声。

阳居阴位阳行逆,日循阳度日数赢。

必尝凝聚乃奋击,不有降施谁升腾。

刘师携琴来,为我鼓,一再行。

若知雷霆起处起,便知音是人心生。

形式: 古风

翻译

刘师带着琴前来,自称有法能驱使雷电。
听到这话,我欣然一笑,人心未动,又有谁能发出这样的声音?
阳气在阴位上显得不合常规,太阳遵循阳的轨迹运行却有时会落后于计数。
必须先凝聚力量,然后才能奋力一击,没有降落的恩赐,又怎能上升呢?
刘师再次为我弹奏琴曲。
如若知道雷电起源于何处,就知道音乐是由人心所生。

注释

刘师:指代某位名叫刘的老师。
术:方法或技艺。
雷霆:雷电。
冁然:开心的样子,形容笑得灿烂。
人心:人的内心。
阳居阴位:阳气处于阴的位置,这里可能比喻不寻常或违反常规。
阳行逆:阳气运行方向与常规相反。
凝聚:聚集,集中力量。
奋击:奋力一击。
降施:降落的恩赐,可能指恩惠或力量的下降。
升腾:上升,这里指力量的提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的作品,题为《赠造琴道士刘发云刘亦解致雷》。诗中,诗人以刘师携带琴来访并自述能以琴声驱雷霆作为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神奇的音乐力量。诗人听闻此言后,微笑回应,暗示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外在的法术,而是源自人心。接下来,诗人通过阴阳相生相克的哲学观念,解释了音乐如何影响自然界的雷霆变化,指出只有凝聚人心的力量才能引发激荡或升腾。

诗中两次提到“刘师携琴来,为我鼓”,表达了对刘师演奏的期待和对他技艺的认可。最后,诗人以“若知雷霆起处起,便知音是人心生”作结,强调了音乐与人心的紧密联系,认为真正的雷鸣之声源于人的内心情感和精神力量。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琴声探讨了人与自然、心与力的关系,展现出诗人对道家思想的领悟和对艺术力量的赞美。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赠章相士

我本三生人,寄身软红土。

方困京华老,谁识新丰旅。

稠中有章生,道周忽会顾。

谓余有奇骨,往往私告语。

许予两无心,解后适相遇。

闻余趋集英,一声耸胪句。

自谓吾术神,诵言诧俦侣。

我无百金装,生无箕帚女。

沘毫赋此诗,为生邮梁楚。

形式: 古风

赠曾医

太极分阴阳,物物具两仪。

乾坤互南北,坎离迭东西。

四时有见伏,昼夜有荡推。

夫人迁于物,由之而不知。

六淫一为沴,大命医所司。

或当暑而裘,或御冬而絺。

或学制而伤,或助苗而萎。

其间号为儒,亦以身尝医。

江西有曾君,解后荆江湄。

暇日与之语,切磋及幽微。

榜人趣行迈,欲别不忍离。

乃书所素讲,为诗以赠之。

形式: 古风

赠僧南游

吾少不学佛,吾道闻之尝。

虚灵一寸心,无贤愚圣狂。

人惟不自信,渺渺歧上羊。

师今紧寻觅,看是真有亡。

如行人贪程,如久客念乡。

一朝眼发明,家山俨成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壁间韵题怀安道上三州王氏亭(其二)

老农不留地力,万物取具天公。

曲曲拗坳夏陇,枝枝叶叶春风。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