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王寂为悼念友人田去华所作。诗中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田去华的高尚人格与文采风流,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
首句“此老初无适俗韵,请归田里傲南窗”,开篇即点明田去华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选择归隐田园,以南窗为伴,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高洁的品质。
接着,“平时谁送杨临贺,死日共知张曲江”两句,通过类比手法,将田去华与历史上的两位名士杨临贺和张曲江相提并论,暗示了田去华在生前虽未显赫一时,但死后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追忆,如同杨、张二人一样,成为后人景仰的对象。
“人果赎兮身可百,士能如此国无双”则进一步赞扬了田去华的人格魅力和对国家的贡献。这里的“赎”字,既指赎罪,也暗含着对田去华品德的推崇,认为他的精神价值远超物质生命的价值。“士能如此国无双”则直接表达了对田去华卓越才能和高尚情操的高度评价。
最后,“佳城一闭风流尽,尚想修文对漆缸”两句,以哀婉的语气,描述了田去华去世后,其才华与风流皆随墓穴封闭而消失,但人们仍然怀念他,想象着他生前在书房中研墨读书,对月吟诗的情景。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其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的永恒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去华生平事迹的回顾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对高尚人格和深厚文化素养的崇尚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