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散牧晚归图

日落未落东皋黄,摇风欲静千丝杨。

榆筴雨后村坞凉,泽中草长人微茫。

牛从杂遝老㹀将,㓨促或走或羊望。

或掉尾立衔藏莨,牛背短箠二尺强。

握坐者牧舟树樯,或来以笛吹其旁。

据牛横坐如胡床,后有蓬发趋踉蹡。

前有招之右袂张,首伏牛后尻前昂。

二人蓑薜行驱羊,掀笠偃背丫髻长。

其一纠笠风中飏,林木度尽横陂塘。

前村暝色寒苍苍,一人先俟牛宫旁。

绕宅榆柳青苍筤,老翁饱腹饭黄粱。

出携幼稚嬉徜徉,少妇机杵鸣东厢。

人生正可知䢉桑,春夏耕牧秋筑场。

不见臧谷羊皆亡,嗟哉此画真吾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元代牧童晚归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夕阳西下时分,牧童们在广阔的田野上放牧的场景。画面中,日落未落,东皋之上一片金黄,微风吹拂着千丝万缕的杨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榆树下的村落显得格外宁静,草丛中偶尔可见牧童的身影。

画面中,牛群与牧童相互交织,有的牛儿悠闲地吃草,有的则跟随牧童的步伐前行。牧童们或坐或立,有的手持短鞭,有的吹着笛子,或与同伴交谈,或独自沉思。他们的装束简朴,有的头戴斗笠,有的披着蓑衣,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随着夜幕的降临,村庄逐渐被暮色笼罩,炊烟袅袅升起。一位老人在牛棚旁等待,他的家中,孩子们嬉戏玩耍,少妇在东厢忙碌着家务。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农耕社会中人们简单而和谐的生活状态。

最后,诗人感慨于这幅画作的真实感,仿佛是自己家乡的写照,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画面的细节,更蕴含了对乡村生活深刻的理解和情感的流露。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偕一青仲郛应㝛登城北小山至夜作

秋声鸿泽满,暑气虫阶谢。

携客眺寒原,居人敛馀稼。

酒取脱枝温,席以柔莎藉。

馀照在单椒,暝色生林下。

泫露亘天垂,巨壑当岩泻。

微风度灌吟,澹月流云罅。

情集交悲欢,生得几清暇。

宁于蟪蛄春,而慕燕雀夏。

视后无虚鞭,规前有戒驾。

怀哉古已遥,逝者今方乍。

勿叹平分秋,更卜将来夜。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春雨

日暮东风休,掩卷幽窗静。

飒然春雨来,一室生微冷。

时有栖鸟声,自令虚怀警。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咏古五首(其一)

和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

章华宫畔路,夫子欲何陈。

客行汉江渚,思见游女神。

蘋皋风日晚,宁不怨青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咏古五首(其二)

秦皇服胡越,六合归悬衡。

雄心中不继,乃筑女怀清。

汉廷策贤良,褒然儒董生。

慷慨公仪子,食禄复何营。

如何桑与孔,贾竖充簪缨。

富民封丞相,他日悔心萌。

已衰不再盛,痛惜此孤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