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饶葆光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蠹简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先生的面相并不适合封侯,他选择居住在环境幽静的林塘边。
家中藏有数千卷古书,亲手校对经书已有三十个春秋。
四海之内真正了解他的又有谁?如今他已白发苍苍,在庵中安度岁月。
襄阳的前辈们坚守节操,唯有庞公不愿踏入官场。

注释

先生:指诗人所描述的人物。
骨相:人的面相,这里指命运或才能。
卜居:选择居住地。
林塘幽:环境幽静的林塘。
蠹简:泛指古籍,因年代久远而生虫蛀的竹简。
几千卷:形容藏书之多。
韦编:古代用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这里代指书籍。
三十秋:三十年。
相知:知己。
青眼:正视,表示看重或欣赏。
高卧:闲居,隐居。
白头:形容人头发花白,暗示年老。
襄阳耆旧:襄阳地区的前辈人物。
节独苦:坚守节操,生活清苦。
庞公:东汉时期的隐士,拒绝做官。
不入州:不涉足官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逸寄赠给饶葆光的一首表达敬意与感慨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饶葆光的品格和生活方式,展现出他超脱世俗、追求学问的高尚情操。

首句“先生骨相不封侯”,以“骨相”暗指饶葆光的品性,暗示他无意于功名利禄,即使骨骼清奇,也不愿为官封侯。接下来,“卜居但得林塘幽”描绘了他选择隐居在环境幽静的林塘边,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

“家藏蠹简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两句,赞美饶葆光热爱读书,家中藏书丰富,且亲自校勘,这种对知识的执着和勤奋令人敬佩。三十个春秋的辛勤工作,足见他对学问的投入。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表达了诗人对饶葆光广交朋友,却淡泊名利的态度,即使年事已高,仍坚守清修,不受世俗眼光左右。

最后两句“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以庞公自比,庞公是东汉末年的隐士,此处用来形容饶葆光的高尚节操,他像庞公一样,拒绝入仕,甘于清苦,坚守自己的理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饶葆光的学问之深、品格之高,以及他对隐居生活的坚守,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17)

谢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 字:无逸
  • 号:溪堂
  • 籍贯: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 生卒年:1068-1113

相关古诗词

送董元达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七娘子

风剪冰花飞零乱。映梅梢、素影摇清浅。

绣幄寒轻,兰薰烟暖。艳歌催得金荷卷。

游梁已觉相如倦。忆去年、舟渡淮南岸。

别后销魂,冷猿寒雁。角声只送黄昏怨。

形式: 词牌: 七娘子

卜算子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千秋岁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形式: 词牌: 千秋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