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五老峰观三叠泉即送陈范罗三君别

天风怒挟楼船走,一夜吹人傍南斗。

琴志楼头飞雨悬,日呼五老同杯酒。

诘朝海色连屏风,初阳灿烂金芙蓉。

白云散尽五峰出,一朵芙蓉为一峰。

云霞精魂日月液,铸此空中数拳碧。

斑駮疑经女娲炼,峥嵘想见灵胡擘。

孤根下插溟渤深,倒涌奇云作潮汐。

上窥造化无四邻,横绝东南惟一石。

不知混沌未分前,此峰却倚何天立。

乾坤崩坼海水翻,未倒鸿濛旧墙壁。

杞人莫忧天柱倾,乾坤赖此还清贞。

阳开阴阖苞万灵,砉然吐出如新硎。

大鹏沸海擘金翅,孔雀摇天翻翠屏。

江湖下通地道白,吴楚中断天门青。

独斟元枢执大象,坐览八极神明庭。

我疑一峰肖一岳,五岳何处藏真形。

鸟道横空一万里,石梁卷尽昆仑水。

龙愤雷霆斗穴骄,猿惊冰雪喷崖起。

鬓边河汉似西流,脚底须弥欲东徙。

误道天公大笑声,投壶玉女输骁矢。

仙魅行霄瀑作梯,虹霓饮涧山如绮。

匡君无言李白死,落落人寰初至此。

未许残飙冷剑花,肯让幽菭埋屐齿。

醉倚磐陀钓海还,神州正拂长竿底。

酒尽千峰休怅然,与君便可挟飞仙。

青天涕唾六鳌背,白日歌呼五老颠。

君卧太虚犹衽席,我凭倒景作阑干。

梦魂不逐斜阳去,相与提携十万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易顺鼎所作,名为《登五老峰观三叠泉即送陈范罗三君别》。诗中描绘了登山所见的壮丽景象,以天风、楼船、海色、日出、云霞、峰峦等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五老峰的雄奇和神秘。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将峰峦比喻为仙女炼制、灵胡擘开的瑰宝,又将其比作天地间独立的巨石,象征着天地初开时的稳固。

在登山过程中,诗人感叹自然的神奇和宇宙的浩渺,同时也寓含了对朋友的离别之情。他以大鹏、孔雀、江湖、吴楚等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诗人与友人共饮,醉后仍愿与之携手共游仙境,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既有山水诗的壮美,又有送别的深情,体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海会寺

中峰如法王,师子据其右。

老僧初开堂,辛苦此结构。

欲令震旦国,举首眺灵鹫。

天高龙象雄,地迥猿鸟瘦。

钟鼓运风涛,楼台出云岫。

我来访五老,逮此成三宿。

沈沈青莲地,可踏不可漱。

禅人数十辈,梵诵宵达昼。

为喜观威仪,频来听经咒。

弥天左蠡浸,收取作阶霤。

风帆散万叶,沙鸟飘千豆。

禅心止水定,客面观河皴。

闻僧昔面壁,绝粒坐岩窦。

今年八十余,爽健神所祐。

其徒勇写经,坚苦本师授。

周身万毛孔,一孔一针漏。

华严几万字,一字一血透。

吾闻兼爱术,不惜顶与脰。

儒家好批根,所见无乃囿。

孔墨何龂龂,仰窥大圜覆。

形式: 古风

重五前一日出山作

四年此地两重五,前度入山今出山。

荆楚岁时徒衮衮,匡庐云物自閒閒。

每逢令节浑无奈,欲买扁舟且未还。

回首楼台淹日月,惟余涕泪照苔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吴章岭出庐山是李白别内处

长飙吹散五峰云,化作群龙到东海。

我亦乘风下九江,青天俯视楼船在,寰中冰炭煮日月,物外沧桑幻烟霭。

吴章岭上看云还,夕阳明灭千万山。

谁倚山堂映酒看,镜边五老回朱颜。

半角楼台自朝暮,梦飞不到阑干殷。

忽惊脚踏天梯古,李白精魂在何许。

当日绸缪为别离,人生跬步多歧路。

赠此悲酸千载心,涕泪因风洒吴楚。

玉杖西还黄鹤楼,潇湘南去更悠悠。

明朝回首一千里,瀑布残阳天际流。

形式: 古风

过平彝所

忽堕南滇月四圆,蛮花犵鸟剧堪怜。

恰才去国一千里,已胜投荒十九年。

励治正羞张赵酷,安危未信孔桑贤。

平生结习狂游在,北固西湖订夙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