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寄题李氏月心精舍

坎阳为心亦为月,妙质一点何玲珑。

君看灵光湛止水,孰与明镜行秋空。

万古娟娟不改色,百年忽忽俱成翁。

盈虚如彼莫消长,试参此语将无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以坎坷为心,也如月亮般明亮,那微妙的本质何等玲珑剔透。
你看那灵动的光芒沉浸在静止的水面,与明亮的镜子在秋天的天空中相比,哪个更胜一筹?
千秋万代,她始终保持着皎洁的色彩,百年之间,忽然间我们都已老去。
盈满和亏损如同那样,没有永恒的变化,试着参悟这句话,或许会有所共鸣。

注释

坎阳:坎坷的心境或明亮的月亮。
妙质:微妙的本质。
玲珑:精致、小巧。
灵光:灵动的光芒。
湛止水:沉浸于静止的水面。
明镜:明亮的镜子。
秋空:秋天的天空。
娟娟:形容月光皎洁。
忽忽:形容时间匆匆。
翁:老人。
盈虚:盈满和亏损。
消长:增减变化。
参:参悟,理解。

鉴赏

这首诗以月亮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月心精舍主人李氏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坎阳为心亦为月",形象地描绘了李氏内心的纯净与月亮的明亮,暗示其精神世界的高洁。"灵光湛止水"进一步比喻其心境如止水般宁静,与"明镜行秋空"相映成趣,象征智慧如秋空般清澈。

"万古娟娟不改色"赞美月的永恒不变,而"百年忽忽俱成翁"则感叹岁月匆匆,人生短暂。诗人通过对比,提醒人们要欣赏月的恒久之美,同时领悟生命的无常。最后,"盈虚如彼莫消长"表达对世间万物盈亏变化的哲思,"试参此语将无同"鼓励读者深入思考这种自然法则与人生哲理的相通之处。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借月抒怀,寓言人生的宋诗,既有对月亮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收录诗词(362)

徐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 字:山玉
  • 号:松巢
  • 籍贯:江西鄱阳
  • 生卒年:1255~1325

相关古诗词

余自戊子至丁酉十年之间诗不及百首而困穷流落之状历历可见虽然政使岁得百首亦不过流连光景而已焉攸用感叹之馀赋此自警

吾生汩汩何所就,祇送流光添鬓丝。

起寻诸老已半鬼,回首十年无百诗。

刻意文章终害道,无心世路任多岐。

便须擘画三千岁,不住青城即武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吾族盘石将挟堪舆家出游索诗送行

天星坠地化为石,盘石即是星之精。

观天必识经纬象,相地始知流峙情。

豹林将军累世显,龙冈文章千载名。

古人妙中非浪漫,发抉幽微在此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芳洲寄示和章且及方外之学再叠奉谢

前修零落典刑空,堆笔须君振古风。

敢意严诗编杜集,但希颜咏黜山公。

区中随顺何妨道,物外佯狂更有功。

安得相携登岱岳,天门夜看海涛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客中清明

光阴迅速一百六,老境侵寻五十三。

千里怀人黯风雨,五更归梦到松楠。

丹炉火足心兵息,茗碗香浓舌本甘。

次第尽偿芒竹债,结茅归老此山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