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
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
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
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一)》。诗人描绘了在吴松道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停舟、荒原、日落、狐狸和犬吠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寂寥的氛围。"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这两句,形象地展现了傍晚时分,狐狸在荒冢间哀鸣,寒冷的天气里狗在村庄中吠叫的场景,透露出一种凄清和孤独的情绪。
"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诗人继续描述自己驾船航行,穿越广阔的震泽(太湖),在风雨中急切进入盘门的情景,显示出旅程的艰辛与决心。
最后两句"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感慨。他遥想当年吴王夫差的往事,感叹吴国的兴衰以及英雄人物的逝去,吴山似乎也隐藏着楚国的灵魂,暗寓历史的沧桑变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借自然景象抒发历史兴亡之感,展现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意识和个人情感。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曹子金门等陆沉,壮年裘马四方心。
檄传白羽从沙井,诗写红巾遍武林。
兵甲胸中无敌国,丝桐世外有知音。
相逢不饮何为者,祗作寒厅拥鼻吟。
闻说高情久沉寥,絷维谁与永今朝。
五车犹累方书好,万物先从辩说彫。
已向季咸心独醉,更缘顺子意都消。
清秋璧月凉如水,莫遣纤云翳紫霄。
骑鸾玉府尽仙真,短羽愁攀天汉滨。
诗懒便应推老手,饮豪独未后诸宾。
宫壶银箭刚知夜,笼烛金华已报春。
倒载微吟笑儿稚,时清宁是习池人。
一倒南斋玉宇醇,绝胜不醉楚江滨。
骊驹且莫催归御,鸲鹆何妨属坐宾。
我尚少年新白发,君须痛饮敌青春。
未愁驱使无诗句,怕遣壶空花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