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黄虚舟

君不见君家知命今师日,白衫骑驴人不识。

当时画作梁园图,惟有龙眠老仙笔。

又不见异时知命离戎州,终身愿学陶朱游。

能令太史为著语,此比西子同扁舟。

君今名在嫡孙行,数载浮家渚宫上。

秋风细起鲈鱼钓,落日驮成院花样。

孤篷短辔成两奇,一朝复见江南诗。

风流信是古难继,亦有轩轾谁为之。

我知长耳困皂枥,突市冲篱久狂蹶。

逢京兆节仅免辱,入华阴门几遭诘。

不如小艇枫荻洲,水天碧处盟沙鸥。

凌波三叹洛妃恨,招魂一洗湘累愁。

骑驴不下竟为惑,纵苇所之乐何极。

与今坐上嘲子瑜,争似舟中怀李白。

奚庸二亩藜苋图,足归一枕黄粱娱。

持竿鼓枻贵适我,解鞍截镫无从渠。

厥今龙眠麟笔不可复,太史鸾胶尚堪续。

我亦苕溪渔隐徒,亦有水调遗子以一曲。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可曾看见,你家那位知命之人在今日,穿着白衫骑着驴,无人识得。
那时他被画入梁园图,只有龙眠老仙的画笔才描绘得出。
再看那昔日知命之人离开戎州,一生渴望像陶朱公般游历。
他的事迹能让太史也为之记录,这等风流比西施泛舟还要美。
如今你的名声在嫡孙辈中流传,多年漂泊在渚宫之上。
秋风吹过,你手持鲈鱼钓,夕阳映照下,生活如画卷展开。
孤舟短缰,生活独特,一日重逢江南诗篇。
风流之事难以延续,谁能超越这古今之别。
我深知自己困于尘世,多次遭遇挫折和质疑。
在京兆节庆中才免受侮辱,在华阴门差点遭受盘问。
不如乘小艇在枫荻洲,与沙鸥共盟,享受水天一色。
洛妃的遗憾,湘妃的愁苦,都借你的诗化解。
骑驴不下的困惑,即使在苇丛中也乐此不疲。
今日席上嘲笑子瑜,怎及舟中怀念李白。
无需二亩菜田的图景,只求一枕黄粱的欢愉。
持竿垂钓,驾舟出行,只为心中所好。
龙眠的画笔虽不可复现,但太史的记录还能续写。
我也只是苕溪渔夫之一,有一曲水调赠予你。

注释

知命:指明白人生道理,看透命运。
白衫骑驴:形容人物朴素而有风度。
龙眠老仙:指擅长绘画的古人。
陶朱游:指陶朱公(范蠡)的隐居生活。
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
扁舟:小船,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嫡孙行:家族中的嫡系子孙行列。
渚宫:古代宫殿或地名。
鲈鱼钓:泛指垂钓生活。
院花:比喻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孤篷短辔:简陋的船篷和短缰,形容简朴生活。
江南诗:指具有江南特色的诗歌。
风流:指文采风流,卓越才能。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此处借指诗人的才华。
洛妃:洛神,传说中的美女。
招魂:召唤亡魂,此处可能指诗人怀念故人。
子瑜:诸葛亮的弟弟,此处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黄粱娱:黄粱一梦的快乐,比喻短暂的满足。
持竿鼓枻:持竿垂钓,划桨行舟。
解鞍截镫:卸下马鞍,停止骑行,表示回归自然。
麟笔:指杰出的书画作品。
渔隐徒:隐居的渔夫,诗人自比。
水调遗子:以水调曲赠予他人。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古人风流才华的赞美。开篇即提到“君家知命今师日”,表明朋友对待生活态度的认同与敬仰。接着,“白衫骑驴人不识”写出了朋友平凡无华的外表与内在的高洁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多次出现对古人的引用和怀念,如“当时画作梁园图,惟有龙眠老仙笔”,此处提及的是唐代画家吴道子之才艺,与现实中的平淡生活形成对照。又如“终身愿学陶朱游”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孤篷短辔成两奇,一朝复见江南诗”,透露出诗人内心对文学创作的渴望和追求。同时,对朋友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如“风流信是古难继,亦有轩轾谁为之”。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如小艇枫荻洲,水天碧处盟沙鸥”,以及对友人的深情怀念,“我亦苕溪渔隐徒,亦有水调遗子以一曲”。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全州道间(其一)

竹里几椽茅屋,门前一树桃花。

布袖蒿簪笑语,鸡豚社酒山家。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全州道间(其二)

巷陌高题仪凤,桥梁横卧长虹。

十里江山福地,满城桃李春风。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

全州道间(其三)

林坞禽鸣高树,溪桥人立危栏。

芳草铺平绿野,白云界破青山。

形式: 六言诗

送李琴士据梧(其二)

户外世尘皆累,山中天籁无声。

莫看螗蝉相捕,要教鹤舞鱼听。

形式: 六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