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荐福题浅沙泉

六月稻田龟兆坼,十日愁霖潦翻室。

试来岩下酌此泉,□寒一泓无减溢。

以杯浮之著沙石,戏投鲋鱼露尾脊。

谁令空阶响环佩,卧听泠然心境寂。

诗成窗户湿空翠,便觉西山排闼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荐福寺时,对浅沙泉的一番感慨与欣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首句“六月稻田龟兆坼”描绘了六月炎热时节,稻田中的龟裂景象,暗示着干旱的自然环境。接着“十日愁霖潦翻室”则描述了连续十日的暴雨,导致室内积水泛滥的情景,反映了雨水过多带来的困扰。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极端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试来岩下酌此泉,□寒一泓无减溢。”诗人来到岩石下的泉水旁,品尝这清凉的泉水,发现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泉水也依然充沛,没有减少。这里通过泉水的恒定,象征了生命的永恒与自然的宁静。

“以杯浮之著沙石,戏投鲋鱼露尾脊。”诗人用杯子轻轻浮在水面上,观察到小鱼在水中游动,甚至可以看到它们露出的尾巴。这一细节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和享受。

“谁令空阶响环佩,卧听泠然心境寂。”诗人想象自己在寂静的夜晚,听到远处传来如玉佩碰撞的声音,内心感到一种超脱的宁静和平和。这里的“空阶响环佩”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超脱。

“诗成窗户湿空翠,便觉西山排闼入。”诗人写完诗后,感觉窗外的绿色仿佛湿润而深邃,仿佛西山的景色直接进入了他的房间。这里通过视觉与情感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诗人对生命、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狱中暴寒冻损呻吟

由心有痴爱,痴爱乃有业。

因业疾病生,痛此百骨节。

声相成呻吟,齿颊空咬龁。

侧眼看圜扉,以手枕匣褉。

观此心无形,安得有业结。

业结如空华,病宁有枝叶。

方作是念时,颠倒想即灭。

心造古佛样,路入法界辙。

稽首甘露味,销此烦恼热。

形式: 古风

御手委廉访守贰监勘钊庆裕二十三日复收入禁将入狱忧无人供饭有银一两钱六百以付来胜甫胜甫曰此止可办半月过此如何余默计曰有官饭耳

出狱未两月,单身寄孤馆。

别甑容搭馏,酬以涤碗盏。

那知复入狱,亲旧无半眼。

但馀半月粮,何以供岁晏。

摩挲没柄杓,准拟吃官饭。

来生空敛眉,其室亦喟叹。

丛林明白老,寰宇洪觉范。

所至神物护,尔辈见不惯。

我说此偈已,万象俱称赞。

形式: 古风

与黄六雷三

我觅应佣者,忽得黄与雷。

结束颇精悍,拱喏骇吾侪。

从余今几日,临事见肺怀。

立身守中直,勿自无疑猜。

为奴不欺主,乃是廊庙材。

何必弄笔语,然后为贤哉。

纷纷贵与贱,百年同一抔。

弛担坐亦汝,万事付浮埃。

形式: 古风

超然携泉侍者来建康狱慰余甚喜作此

堂堂福德相,凛凛龙泉威。

天神护戒足,山鸟曾巢衣。

弥天并舆载,清凉七帝师。

其徒今日荣,渠心终笑之。

一钵游人间,不言行四时。

胡为肯至此,惊定心愈疑。

乃知明月净,曾不憎污池。

异哉月旁星,随逐相因依。

群囚手加额,雀息瞻梵仪。

吾亦失沉痾,一笑欢解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