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阁诗

延和高阁上干云,小语犹疑太乙闻。

烧尽降真无一事,开门迎得毕将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翻译

在高耸入云的延和阁上说话,即使声音细微也担心太乙神能听见。
焚烧了所有的降真香也没什么事发生,打开门却迎来了毕将军。

注释

延和高阁:指皇宫中高大雄伟的楼阁。
干云:形容楼阁极高,直插云霄。
小语:低声细语。
太乙:道教中的尊神,这里泛指天上的神仙。
烧尽降真:降真,即降真香,一种香料,这里指祈祷时焚烧的香。
无一事:没有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开门迎得:比喻意外地迎来了某人。
毕将军: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将军,这里具体指代不详,可理解为意外的重要来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通晓道法的高人,居住在云端般的高阁之上。"延和高阁上干云"表达了一种仙风道骨的意境,小语犹疑,是说他与天地之间的神灵太乙有所交流,这里的“小语”指的是轻声细语,甚至是心灵的默契。接下来的"烧尽降真无一事"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不为物累的境界,似乎在说一切俗务都已化为乌有。

最后两句"开门迎得毕将军"可能是在比喻或者寓意着某种特殊的情境或人格的到来。毕将军作为一个人物,很难解释其在这里出现的意义,但可以想象这是一位道德高尚、武功卓绝的人物,或者是指内心的一种境界——即便是在尘世之中,也能保持一份超然物外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每一个字眼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道合一的生命境界。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双带子

私言切语谁人会,海燕双飞绕画梁。

君学秋胡不相识,妾亦无心去采桑。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杂曲歌辞.太和.第一

国门卿相旧山庄,圣主移来宴绿芳。

帘外辗为车马路,花间踏出舞人场。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杂曲歌辞.太和.第二

国鸟尚含天乐转,寒风犹带御衣香。

为报碧潭明月夜,会须留赏待君王。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杂曲歌辞.太和.第三

庭前鹊绕相思树,井上莺歌争刺桐。

含情少妇悲春草,多是良人学转蓬。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