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参谋李舜举(其一)

平步青云感遇初,试看倾盖气何如。

橘皮应笑陈人榜,隽永争谈辩士书。

梦鹿果能谁得鹿,知鱼未必子非鱼。

青山马上多诗句,北斗以南名不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和参谋李舜举(其一)》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诗中的意象与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首联“平步青云感遇初,试看倾盖气何如”,开篇即以“平步青云”描绘了主人公在人生道路上的迅速攀升,而“感遇初”则暗示了这种变化带来的内心触动。接下来的“试看倾盖气何如”,则以一种试探性的口吻,引出对人物气质的观察与评价,预示着后续内容将深入探讨人物性格与行为。

颔联“橘皮应笑陈人榜,隽永争谈辩士书”,运用了橘皮与陈人榜的对比,橘皮的酸甜与陈年榜单的陈旧形成鲜明反差,暗喻了对传统与新知的思考。同时,“隽永争谈辩士书”则强调了辩论与智慧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知识与思想交流的重视。

颈联“梦鹿果能谁得鹿,知鱼未必子非鱼”,借用“梦鹿”与“知鱼”的典故,分别引自《庄子·内篇·齐物论》与《庄子·外篇·秋水》,旨在探讨认知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梦中追逐的鹿是否真的能够得到,以及是否真正理解了鱼的含义,都反映了对自我认知与外界事物理解的深刻反思。

尾联“青山马上多诗句,北斗以南名不虚”,以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动荡时代,但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同时,“北斗以南名不虚”一句,既是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宣言,也体现了对时代与历史地位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认知、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和参谋李舜举(其二)

一怒王师吊伐初,堂堂人物古谁如。

剑头何患无炊米,楯鼻多应有檄书。

尽道公孙能跃马,应怜学士独焚鱼。

旌旗未度长河水,千骑元戎已捣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东庵孔安道韵(其一)

拟结闲中一草堂,此心安处即吾乡。

须知见在身为患,见说长生药有方。

老去看书徒引睡,愁来得句不成章。

从前习气都除尽,待与高人论坐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东庵孔安道韵(其二)

淡泊生涯共一堂,杖藜踏遍水云乡。

不妨庐结在人境,应念客来从远方。

三笑可无陶靖节,八仙宜得贺知章。

袖中时出烟霞语,习气师兄亦未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子荣

暂使彭宣到后堂,安昌只以醉为乡。

浮云世事日千变,流水生涯天一方。

老子兴虽如庾亮,故人恩不减苏章。

能消几两寻山屐,回首狐丘本未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