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偶成

晨光起天末,微风动林杪。

披衣初梦回,捲书倦清晓。

隐几欲无寐,百念自忧悄。

箪瓢旧独乐,乐意今亦少。

岂但感时节,政欲避烦扰。

我非斯人徒,区区务自了。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翻译

曙光从天边升起,微风轻轻摇动树梢。
穿着衣服刚从梦境中醒来,翻开书卷在清晨感到疲倦。
倚着几案想要入睡,各种思绪让我内心忧虑。
过去常以简朴为乐,如今这种乐趣却减少了。
何止是感叹时节变迁,更想避开纷扰尘世。
我不是只为世人奔波的人,只想简单地过完此生。

注释

天末:天边。
林杪:树梢。
捲书:翻开书卷。
清晓:清晨。
隐几:倚着几案。
百念:种种思绪。
箪瓢:简陋的饮食器具。
乐意:乐趣。
政:只。
斯人:世人。
区区:形容微不足道。
务自了:只想自己了结(指过完一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的清晨生活情景。开篇"晨光起天末,微风动林杪"两句,通过对早晨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氛围。接下来的"披衣初梦回,捲书倦清晓"表达了诗人从睡梦中醒来,开始阅读的场景,其中包含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然而,随后的"隐几欲无寐,百念自忧悄"则流露出诗人的心绪不宁和内心的忧虑。这里的“隐几”指的是案几或书桌旁,可能暗示诗人在写作或者思考中。而"百念自忧悄"则是对这种情感状态的进一步刻画。

紧接着的"箪瓢旧独乐,乐意今亦少",通过提及往日的孤独之乐,反映出现在这种乐趣已大不如前。这可能暗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某种失望或不满。

最后两句"岂但感时节,政欲避烦扰。我非斯人徒,区区务自了"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心态。诗人意识到自己并不属于那些忙于世俗纷争的人群,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处理生活中的烦恼。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位宋代文人的自白,反映了他们在当时社会环境中对于个人精神追求与现实矛盾的心理状态。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找个人的宁静世界的情怀。

收录诗词(226)

仲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行用前韵怀祝子权

杨枝巧作腰支弱,不分小桃红入萼。

风光向人但妩媚,客子那知行路恶。

短篷荡漾晴波里,取次茶深酒薄薄。

所思故人殊未来,悲风为我生绝壑。

尘沙隔年不相见,结邻空记他时约。

相看一字不寄将,剩有新知岂云乐。

眼前俗士败意耳,忆君岁岁空牢落。

炯炯眉目端可思,月照西廊暮云廓。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舟过仁王寺因口占一首

平野绿远近,晴山翠纵横。

西风今日凉,天意济此行。

居士十日病,快意身已轻。

逢寺聊少憩,山僧苦相迎。

岂为馀事来,泉石钟吾情。

风生本何意,松篁得之清。

向来城市口,无此笙竽声。

坐久百念歇,一雨秋意生。

所恨二三子,无怀可同倾。

少日戒客气,四十犹未平。

一事一错误,百年几折肱。

不如谢公等,穷山掩柴扃。

形式: 古风

志师自通州访我于仪真因携之至长芦留语数日及其归也作诗以送之

通州瞿昙师,多于雁鹜行。

吾常爱志僧,谓之一凤凰。

不见十五载,访我大江傍。

留之固未遣,载以荆州航。

相从三日游,山晚松风长。

尔我岂其梦,嗒然尧桀忘。

凌晨洗一钵,束衣还故乡。

为子植梧桐,何时复来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李孝叔赵有翼赵存中黄子登沈正卿曾同季有观梅道场之约仆偶过西山不得陪六客之末归读众作因继韵

公皆车马城南去,我向西郊漾小舟。

人事好乖各回首,吾年如此喜乘流。

金兰六客稀时见,珠玉一篇无句酬。

却数竹林犹少在,不妨著我伯伦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