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暮城西晚眺

谬忝莲华幕,虚沾柏署官。

欹危长抱疾,衰老不禁寒。

时事已日过,世途行转难。

千崖兼万壑,只向望中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我愧居高位如莲花般不配,空有柏署官员的虚名。
身体虚弱常患病,年老体衰难以抵挡严寒。
时光飞逝,每日的生活更加艰难。
眼前尽是千山万壑,只能在心中遥望。

注释

谬忝:愧居高位,不符身份。
莲华幕:比喻高位或显赫的地位。
虚沾:空有,徒然获得。
柏署官:古代官署名,此处指官职。
欹危:身体虚弱,摇摇欲坠。
长抱疾:长期患病。
不禁寒:无法抵御寒冷。
时事:当前的世事。
日过:一天天过去。
世途:人世间的生活道路。
只向望中看:只能在想象或期望中观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谬忝莲华幕,虚沾柏署官"一句中,“莲华幕”指的是荷花残败后的叶子,而“柏署官”则是以柏树比喻官舍,这两者都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接着的"欹危长抱疾,衰老不禁寒"一句透露出诗人身体状况不佳,年事已高,感到寒冷难当。这不仅是对物理环境的感受,也反映了诗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境遇。

在"时事已日过,世途行转难"中,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和人生道路艰辛的感慨。这里的“时事”指的是岁月流逝,而“世途行转难”则是说人生的旅程充满困难。

最后,“千崖兼万壑,只向望中看”一句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自然的无奈和深沉的情感。诗人只能远观这些壮丽的景色,无法亲历其中,这种距离感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暮年孤独、疾病缠身以及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出试后投所知

此日蓬壶两日程,当时消息甚分明。

桃须曼倩催方熟,橘待洪崖遣始行。

岛外音书应有意,眼前尘士渐无情。

莫教更似山西鼠,啮破愁肠恨一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北邙山

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

魏明未死虚留意,庄叟虽生酌满巾。

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

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北固亭东望寄默师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

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

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

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台城

水国春常在,台城夜未寒。

丽华承宠渥,江令捧杯盘。

宴罢明堂烂,诗成宝炬残。

兵来吾有计,金井玉钩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