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进之还洞庭

梦魂长绕太湖边,折柳官亭又一年。

家世西来峰缥缈,客心东去水潺湲。

林间诗社谁为长,吴下乡音我亦便。

撩乱烟花过寒食,东风胥口唤行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送蔡进之还洞庭》是明代文学家王鏊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首联“梦魂长绕太湖边,折柳官亭又一年”,诗人以梦魂常绕太湖,折柳官亭又是一年,表达了对友人离别之情的深切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太湖边的景色与折柳官亭的场景,既是实写,也寓含着离别的哀愁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颔联“家世西来峰缥缈,客心东去水潺湲”,通过“家世西来”与“客心东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对远方的向往。缥缈的山峰象征着家乡的遥远,潺湲的流水则暗示了旅程的漫长与波折,表达了对友人归途的关切与祝福。

颈联“林间诗社谁为长,吴下乡音我亦便”,在林间的诗社中,诗人自问谁是最长者,而吴乡的乡音却让诗人感到亲切。这一联既是对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的表达,也是对自己与友人共同经历的回忆与感慨,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文化认同感。

尾联“撩乱烟花过寒食,东风胥口唤行船”,描绘了友人归乡途中的情景。寒食节的烟花缭乱,东风吹拂下,胥口的行船被唤起,预示着友人即将踏上归家的路途。这一景象充满了离别后的期待与希望,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是明代文人诗作中的佳品。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送侄宠

远别忧不忘,病别忧其那。

病也在汝身,痛也仍在我。

道途历崎岖,风涛恣轩簸。

欲留谅不能,欲去夫岂可。

起居饮食间,安得尽帖妥。

出入戒垂堂,旦暮亲药裹。

安心是良方,坡老语非左。

我生本衰迟,我命亦轗轲。

子行从此归,我去几时果。

霜天笠泽帆,夜月枫桥火。

故乡风土宜,见此病亦颇。

到家平安书,早寄北来舸。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寄福建戴方伯

东南士子说先生,风裁森严鉴赏精。

再顾市中烦伯乐,一言堂下识鬷明。

台中自后人难继,吴下于今俗顿更。

东望三山云万里,春风朔雪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刑部员外郎王存敬省祖

风飘飘,绶若若,游子东归乐复乐。

桃花流水思天台,季父有书夜到来。

我今不去胡为哉。

世上何人年百岁,天厚吾人岂无意。

从今百岁又几何,来日苦少去日多。

假令就有黄金百,已去光阴谁买得。

百岁千金买不回,一日三公换应直。

白玉为浆麟作脯,子拜父前父拜祖。

邻人拥满墙头看,何用长安为好官。

形式: 古风

送袁进士翱纂修

杏花才见曲江春,珥笔还看被命新。

江上故人唯有子,周南外史岂无人。

多方采问劳行李,当局编摩愧后薪。

莫向云间久留滞,过家张翰不缘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