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闻人茂德删定归嘉禾

七年束带趁朝参,共喜儒林得指南。

经传注成头未白,公卿阅遍绶犹蓝。

秋来去国怀张翰,此去论诗忆郑覃。

别酒易阑情不尽,会凭清梦听清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七年勤勉束带入朝堂,一同欢喜文人有了方向。
研读经典著作直到白头,高官显贵也细览群书蓝袍在身。
秋天来临离开国都思念张翰,此行离去谈论诗歌想起郑覃。
离别酒虽尽,情感难消,期待在梦境中聆听清谈。

注释

七年:七年时间。
束带:系上官服腰带。
朝参:上朝参见。
儒林:文人学者群体。
指南:指明道路的榜样。
经传:经典和注解。
头未白:头发尚未变白。
公卿:高级官员。
阅遍:遍览。
绶犹蓝:官服颜色依旧如蓝色。
去国:离开国家。
怀张翰:怀念张翰的潇洒。
论诗:讨论诗歌。
郑覃:历史上的诗人郑覃。
别酒:离别酒。
阑:尽,完。
情不尽:情感难以尽述。
清梦:清闲的梦境。
清谈:清淡而有深度的交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周必大为友人闻人茂德编订书籍后返回故乡嘉禾所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朋友学问成就的赞赏和对未来的期许,以及离别时的深深情谊。

首句“七年束带趁朝参”描绘了闻人茂德长期致力于学问,勤奋参加朝会的情景,七年时光里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学者风范。接着,“共喜儒林得指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在学术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喜悦,比喻他为儒林中的明灯,引领学人前行。

“经传注成头未白,公卿阅遍绶犹蓝”两句进一步赞扬了闻人茂德的学问深厚,即使头发斑白也完成了重要的经传注释,而他的官位虽高,但仍然保持谦虚,官服颜色如蓝,象征其清廉之志。

“秋来去国怀张翰,此去论诗忆郑覃”借古人张翰和郑覃的典故,表达对朋友离去的留恋和对诗歌交流的期待。张翰以辞官归乡而闻名,这里暗示朋友的归乡之情;郑覃则是唐代著名文人,提及他则寓言朋友在学术讨论上的才华。

最后,“别酒易阑情不尽,会凭清梦听清谈”写离别宴席上,尽管酒意渐消,但情谊深厚,诗人期待在梦中还能听到朋友的清谈,延续他们的学术交流。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含蓄,既赞美了朋友的学问与品格,又寄托了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深沉。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送徐渊子知县朝奉还台

闻子才华自石湖,眼看清政似冰壶。

坊村不识催科吏,亭传焉知警捕符。

此去诣台凫举舄,向来行陌雉将雏。

朝回试望星辰履,倘许吹嘘上汉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徐漕移宪浙东二首(其二)

满岁蹒跚泮水间,独公不作腐儒看。

几陪佳客芙蓉幕,聊慰穷愁苜蓿槃。

此去高山空自仰,向来流水为谁弹。

割鞭截镫知无益,但觉轮囷激肺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徐漕移宪浙东二首(其一)

一去中台十九年,爱君忧国得华颠。

久疑使节留江上,稍喜除书近日边。

寒碧轩窗馀旧句,汗青简册奏新篇。

文章入相公家旧,沙路从今稳著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鹿伯可致政直阁兼简吴明可致政给事

垂车七十古来稀,况是丁年解鞅鞿。

神虎衣冠洪景挂,都门供帐仲翁归。

前衔新命俱郎宿,处士儒冠总少微。

林下若逢龙阁老,为言台岭转光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