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谷子残砚为马夷初

抱真之砚铭白沙,翁山志之意有加。

一如玉带生作记,为文山题杨铁崖。

翁山自比铁崖老,胸有沧桑物非宝。

石屋得斯乃世守,雅共古人挹襟抱。

黝青阅劫残半规,别锤毡蜡题其麋。

诒书属我久未报,浸至吾子南归时。

西泠雪后万绿失,携持将归命不律。

湖山可怀况述作,当与此砚相始毕。

管宁帽与朱子衣,抱真入夜常不违。

能同一室岂世物,嗟我宣南非所归。

形式: 古风

翻译

怀抱真理的砚台刻着白沙,翁山的志向更增添了一份情怀。
就像玉带自然生成的痕迹,为杨铁崖的文章写下题跋。
翁山把自己比作老铁崖,心中饱含沧桑,事物不再珍贵。
石屋得到这砚台就世代守护,优雅地与古人一同品味心胸。
黝黑的砚台历经劫难,只剩半边,另有一人用毡蜡在上面题字。
他写信嘱托我已久,但未能回应,直到你南归的时候。
西泠雪后万物凋零,我带着它,决心不遵循世俗律令。
湖光山色值得怀念,更何况是创作,砚台应伴随我直到终了。
管宁的帽子和朱子的衣服,抱真之砚陪伴我度过夜晚,从未违背。
能与同室人共享一室,怎能被世间俗物束缚?感叹我并非宜南之地的人。

注释

抱真:指保持真实的心性。
翁山:指翁万达,明代学者。
铁崖:杨维桢的号,元代文学家。
石屋:可能指书房或藏砚之处。
阅劫:经历劫难。
宣南:指宣城南部,翁万达的故乡。

鉴赏

抱真之砚铭白沙,翁山志之意有加。一如玉带生作记,为文山题杨铁崖。翁山自比铁崖老,胸有沧桑物非宝。石屋得斯乃世守,雅共古人挹襟抱。

这几句诗通过对砚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书写和文化传承的重视。"白沙"指的是砚上磨墨留下的白色痕迹,象征着文字的创作与积累。翁山志意有加,则是说诗人的心中对这份文化情怀尤为珍贵。接下来的两句,一如玉带生作记,为文山题杨铁崖,是在强调这种传统与个人的关系,翁山自比铁崖老,更显得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敬仰和自己的渺小。

胸有沧桑物非宝,石屋得斯乃世守,雅共古人挹襟抱。这几句则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胸有沧桑"意味着内心充满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沉淀,而"物非宝"则是在强调这些精神财富远比物质上的宝贵来得更加珍贵。"石屋得斯乃世守"表明这种精神传承是诗人所珍视的,需要长久地保护和传承下去。而最后一句"雅共古人挹襟抱"则是在描绘诗人与古人的情感交流,以及对这份文化的深切怀抱。

黝青阅劫残半规,别锤毡蜡题其麋。诒书属我久未报,浸至吾子南归时。这里描述了砚台经历岁月的考验,依然坚持着它的使命。"黝青阅劫残半规"中的"黝青"形容砚台经过长时间磨损后的颜色,而"别锤毡蜡题其麋"则是在说,即便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打磨和刻画,这份文化依旧坚韧不拔。下两句则转向个人,表达诗人对于未能及时回报家书的愧疚,以及期待着能够在儿子南归之时补上这份情谊。

西泠雪后万绿失,携持将归命不律。湖山可怀况述作,当与此砚相始毕。管宁帽与朱子衣,抱真入夜常不违。能同一室岂世物,嗟我宣南非所归。这最后几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家国的眷恋,以及对文化传承的一种坚守。"西泠雪后万绿失"描绘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情景,而"携持将归命不律"则是在说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操和信念。

下面的几句"湖山可怀况述作,当与此砚相始毕。管宁帽与朱子衣,抱真入夜常不违",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的深切情感,以及对文化传承坚守不渝的决心。而最后两句"能同一室岂世物,嗟我宣南非所归",则是在表达一种对世界变化无常的感慨和对家国的眷恋。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卷耳解

闺阃诚难与国防,默嗟徒御困高冈。

觥罍欲解痡瘏恨,采耳元因备酒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诗一首

学易穷源未到时,便将虚寂眇心思。

宛如童子攻词赋,用即无差问不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其一)

先生高卧洛城中,洛邑簪缨幸所同。

顾我成年清渭上,并游无侣又春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神功盛德诗(其三)亨龙

瞻彼亨龙,应时而作。维云维雷,以引以翼。

大人有徽音,物被其泽。德馨孔昭,休命爰锡。

蕞尔汾晋,秽我王路。天诛久稽,爰赫斯怒。

大明继昭,晞彼朝露。文轨攸同,平平天步。

朱干雕戈,包以虎皮。脱剑解胄,敦说书诗。

钟鼓喤喤,俎豆仪仪。相我斯成,以永丕基。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