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鬼神随处有,谄诳世间人。
祭鬼都无福,空增杀业因。
这两首诗都是关于鬼神信仰和世态人情的探讨。第一首诗中,诗人认为鬼神无所不在,但那些谄媚欺诈的人却利用鬼神之说来欺骗世人。他指出,人们祭祀鬼神并不能带来福祉,反而可能增加不必要的杀戮行为,增加了罪孽。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上伪善行为的批判以及对因果报应的警示。
第二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遵式的《改祭修斋决疑颂》系列之一,针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鬼神是否存在,以及它们能否带来祸福。颂词以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通过释遵式的观点进行解答,可能是强调理性思考和戒除迷信的重要性。这种风格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于佛教教义的融合,以及对世俗信仰的反思。
不详
正信天龙护,邪神岂奈何。
但知常念佛,灾怪自消磨。
杀牛惭礿祭,黍稷本非馨。
斋诵真明德,何劳执礼经。
雨馀残景照渔家,渔子鸣榔彻郡衙。
今夜相呼好垂钓,晚来新雨涨蒹葭。
无象无名杳莫寻,强将名象测幽深。
凭斯会解还相背,舍此他求转自沉。
鹫岭殷勤亲付嘱,龙门恺悌好知音。
仍闻挂在高堂上,误杀来人错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