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王丞相十界心图颂

无象无名杳莫寻,强将名象测幽深。

凭斯会解还相背,舍此他求转自沉。

鹫岭殷勤亲付嘱,龙门恺悌好知音。

仍闻挂在高堂上,误杀来人错认心。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翻译

无形无名难以追寻,试图理解它的深奥
即使领会了也会背离初衷,若舍弃它去别处寻找只会让自己陷入困惑
鹫岭上深情地传授教诲,龙门处有友善的理解者
它仍然被高高挂起,却常误让人以错误的心态解读

注释

无象:无形的、不可见的。
名:名称、标识。
杳莫寻:难以寻找、难以捉摸。
强:勉强、试图。
名象:具体的形式或象征。
测:揣测、理解。
会解:领会、理解。
相背:背离、违背。
舍此:放弃这个。
他求:向其他地方寻求。
鹫岭:比喻高深的学问或导师。
殷勤:热情、恳切。
付嘱:传授、交付教导。
龙门:比喻知识渊博的人或学术界。
恺悌:和乐、友善。
误杀:误以为、误解。
错认:错误地识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遵式的《上王丞相十界心图颂》,通过对"无象无名"的描绘,诗人试图探讨和理解深奥的哲学或宗教概念。首句"无象无名杳莫寻"暗示了事物难以捉摸的本质,而"强将名象测幽深"则表达了试图用有限的语言和形象去揣摩无限之境的困难。

接下来的诗句"凭斯会解还相背,舍此他求转自沉"揭示了理解过程中的矛盾,即即使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接近真相,也可能因为执着于某个角度而偏离初衷。"鹫岭殷勤亲付嘱,龙门恺悌好知音"借用了佛教中的鹫岭和龙门这两个象征性的意象,比喻王丞相可能是一位能理解和接纳深层智慧的导师。

最后两句"仍闻挂在高堂上,误杀来人错认心"暗示了这幅图或理念的重要性,但也警告人们容易因误解而陷入困境,强调了正确解读的必要性。

整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既赞美了王丞相的智慧,也寓言般地揭示了知识探索的复杂性和误读的危害,体现了诗人对深邃哲理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69)

释遵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苗推官

官满载琴书,乘春入上都。

烟波离远岸,桃李发中途。

俸薄尊常浅,诗清道太孤。

登朝无恨晚,未有白髭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寄丹丘鸿上人不出寺

小固山前一道人,不言生死不言真。

茅堂静有朝端客,草履烂无门外尘。

银漏滴残犹在定,石花开尽始知春。

相思未得相寻去,空恨江头多病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刘处士

度月阻相寻,应为苦雨吟。

井浑茶味失,地润屐痕深。

鸟背长湖色,门閒古树阴。

想君慵更甚,华发昼方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悟和尚

无累无机祇任缘,一斋长掩古松边。

寒垂白发过深雪,不下青林知几年。

木叶当薪烧更暖,姜苗为屦著难穿。

竟何人问东林社,时引清流灌碧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