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安兰亭叹前有龙眠所作右军小影毫发无损易安流寓奉化遂归史氏宋亡流转入燕是吾乡兰亭掌故也京邸曾见之于宗室贝子斋中谷林劝予以诗纪之

金童玉女天下希,一编金石互签题。

后山之甥文叔女,珊瑚笔架双双齐。

析疑如占策射覆,赏心或倾茶沾衣。

宣和书画遭浩劫,宰相家珍何所依。

兰摧芝焚亦天孽,孤鸾飘泊剡原栖。

剡原山光虽然好,孰为夫人慰累唏。

箧中何物甲万卷,内史稧帖良绝奇。

六诏祠宫香火近,展卷荐以秋江蓠。

桑榆晚节嫁狙狯,此物幸未玷尘翳。

风流云麓诸公子,力与淄州足并驰。

天水俄随白雁碧,穆陵十集亦披离。

云烟过眼聊一叹,祗有剡原草色长凄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名为《李易安兰亭叹》。全诗通过对李清照(李易安)对《兰亭序》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情怀与对文化传承的深思。

诗中首先描绘了《兰亭序》作为稀世珍宝的地位,金童玉女象征其珍贵,一编金石互签题则强调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接着,通过“后山之甥文叔女”这一典故,进一步凸显了《兰亭序》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崇高地位。珊瑚笔架的齐备,象征着《兰亭序》的精美与不凡。

随后,诗人在“析疑如占策射覆”一句中,表达了对《兰亭序》内容与艺术的深入理解与欣赏。而“宣和书画遭浩劫,宰相家珍何所依”则反映了历史变迁中文化瑰宝的脆弱与命运多舛。

“兰摧芝焚亦天孽,孤鸾飘泊剡原栖”两句,借自然界的景象,暗喻《兰亭序》在战乱中的流离失所,以及对文化的深刻哀悼。尽管剡原山光美好,却无人能为失去的文化珍宝带来安慰。

“箧中何物甲万卷,内史稧帖良绝奇”则表达了对《兰亭序》作为文化瑰宝的珍视与怀念。接下来,“六诏祠宫香火近,展卷荐以秋江蓠”描述了人们在祭祀时对《兰亭序》的敬仰与缅怀。

“桑榆晚节嫁狙狯,此物幸未玷尘翳”表达了对《兰亭序》在动荡年代中幸存的庆幸。最后,“风流云麓诸公子,力与淄州足并驰。天水俄随白雁碧,穆陵十集亦披离”通过描绘历史人物与事件,展现了《兰亭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影响与流传。

“云烟过眼聊一叹,祗有剡原草色长凄迷”以自然景色的描写,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兰亭序》及其背后深厚文化内涵的深切感慨与怀念。全诗不仅赞美了《兰亭序》的艺术价值,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深思。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阎妃叹

阎妃有遗像,传在灵隐宫。

当年三天竺,未足拟冶容。

冶容今何在,遂仗禅力封。

冬青蕉萃灵禽泣,穆陵头颅成转蓬。

水晶足踏竟安往,佳人冢草尚葱茏。

我来怀乡里,香火情忡忡。

为呼萧九娘,膜拜礼远峰。

形式: 古风

漳浦黄忠烈公夫人蔡氏写生画卷诗十首(其一)

有美漳茶,秋色平分。如荼如火,突过滇云。

蜑风蛮雨,岂花所欣。何以不凋,倍吐清芬。

他年桑海,诸公纷纶。岁寒劲节,同此精魂。

白羽赤羽,挹注鲜新。谁为之谶,曰惟夫人。

形式: 四言诗

漳浦黄忠烈公夫人蔡氏写生画卷诗十首(其二)

岿岿石翁,霜松雪柏。冶春之姿,非我阡陌。

大涤洞天,时雨沾益。虽复桃李,亦生骨力。

书带环之,懋昭明德。不言成蹊,同岑一脉。

函杖之阴,女贞所宅。接叶交柯,寒芒正色。

形式: 四言诗

漳浦黄忠烈公夫人蔡氏写生画卷诗十首(其三)

翻翻红药,以殿归春。欲留无计,当阶巡循。

丈夫堕地,桑弧有闻。离忧亦乐,莫顾消魂。

嗤彼郑风,溱洧淫奔。乃以狎昵,而秽花神。

何以洗之,铜山寒云。闺房之恋,非我思存。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