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云屏山寺

翠岭耸云端,巉巉走复蟠。

客从尘外入,僧向画中看。

月上千岩碧,风生万木寒。

平明惜归去,犹待一凭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青翠的山岭直插云天,险峻蜿蜒又曲折盘旋。
游客从俗世之外步入,僧人却如在画中欣赏。
月光洒满千座岩石,清风吹过万木带来阵阵寒意。
黎明时分我仍舍不得离去,还想再倚栏杆眺望一番。

注释

翠岭:青翠的山岭。
云端:高高的天空。
巉巉:形容山势险峻。
蟠:蜿蜒曲折。
尘外:世俗之外,远离尘嚣。
画中:如同画卷中的景象。
月上:月亮升上。
岩碧:岩石被月光照得碧绿。
风生:风吹起。
平明:黎明。
凭栏:倚靠栏杆。

鉴赏

诗中“翠岭耸云端,巉巉走复蟠”描绘了一幅山峦连绵,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翠绿的山峰高耸入云,层层叠叠,如同巨龙盘旋。此处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映射出诗人对远离尘世、隐逸山林生活的向往。

“客从尘外入,僧向画中看”则是对比鲜明的一笔。尘世间的游客踏入这片宁静,而寺中的僧侣却似乎更为超脱,他们甚至不必亲临其境,只需在绘画中便能领略山水之美。这两句突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月上千岩碧,风生万木寒”是对夜景的描写。月光洒满千重嶂石,山谷间弥漫着清冷的气息,而风吹过无数枝头,带来一丝凉意。此情此境,使人不禁感慨自然界之静谧与孤寂。

“平明惜归去,犹待一凭栏”则是诗人的留恋心情。尽管白昼即将过去,夜幕低垂,但诗人仍旧不忍离去,对这片美景产生了深深的留恋之情。这里,“凭栏”一词,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行动,更传递出一种停留、凝望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游客与僧侣不同视角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与超脱、动静与冷暖等主题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宿东山村舍

八十雪眉翁,灯前屡歔欷。

问之尔何者,不语惟抆泪。

良久云老矣,未始逢此事。

种粟满川原,幸已皆茂遂。

喜闻欲登熟,近复失所冀。

有虫大如蚕,日夜啮其穗。

群鸦利虫食,剪摘俱在地。

驱呵力难及,十止馀三四。

供家固未足,王税何由备。

瘠土耕至骨,所得几何利。

又令遭此祸,不晓上天意。

在世幸许年,必以饥馑死。

闻之不敢诘,但愧有禄位。

移灯面空壁,到晓曾不寐。

形式: 古风

宿田家

日落云四起,牛羊下高原。

今夜宿何处,孤烟生远村。

寥寥岩狖响,扰扰林鸦喧。

危坐欲终夕,此意将谁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宿李同年荫碧亭

抱病出烦阓,投此青林间。

高轩得清凉,坐致精爽还。

主人止之宿,借与终南山。

中宵皓月起,绕枕皆孱颜。

望久气自清,心胸无结顽。

平明又西走,胜轨不可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宿超果山寺

荒途涉沮洳,危岭升坡陀。

爱此清净居,不倦来往多。

山僧见余喜,颠倒披乾陀。

引我坐前轩,山果丹碧罗。

食已步野径,新柔踏晴莎。

就石枕古棱,依松执长柯。

是夕乃宿此,东山吐圆波。

夜久不能寐,禽虫伴幽哦。

达旦鸣落叶,固非俗士歌。

岩猿与溪鸟,应笑频经过。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