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产业家家坏,诛求岁岁新。
平时不为备,执事彼何人。
朱户仍奢侈,柴门转窭贫。
若非衢室畔,无用说悲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凋敝的景象,反映出社会经济问题和阶级矛盾。"产业家家坏"直接指出了农业生产的困境,每户人家都面临着生计的破败。紧接着"诛求岁岁新"则表现了统治阶级对农民不停地索取新的税赋和劳役,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平时不为备,执事彼何人"这两句表达了农民在平日不做准备,现在面临困难时无力回天,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或是额外的税赋。这里的"执事"意味着强制执行,即便是农民已经穷困至极,也不得不服从。
"朱户仍奢侈,柴门转窭贫"一句通过对比来展示社会的严重不平等。"朱户"指的是富贵之家,而"柴门"则代表了贫苦人家。富人依旧过着奢侈的生活,而穷人却越陷越深,门槛都变成了破败的样子。
最后两句"若非衢室畔,无用说悲辛"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的无奈和哀伤。"衢室畔"指的是集市或是交易的地方,而"无用说悲辛"则意味着即便是在公共场所诉说苦难,也已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对这样的不幸视而不见。
这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刻画,深刻揭示了宋代社会问题和农民的艰难处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底层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心。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才出尘来尚未知,渐攀藤竹渐临危。
伏流似是龙藏处,古树应无春到时。
谁把石崖齐刬削,直教云气当帘帷。
良工画得犹宜秘,莫与凡夫肉眼窥。
最能牵病眼,天际一山横。
尽日是秋色,无人知地名。
暗时云自合,缺处路应平。
才子沾衣泪,千秋共此情。
披衣坐小亭,夜气拂人清。
月暗先成晕,虫吟不识名。
举杯期混沌,开卷赏茎英。
此兴知谁会,松风鹤睡惊。
无物可劳情,空郊日闭扃。
雨吟春破碎,贫饮客凋零。
世事重江险,才名一梦醒。
同心秪松柏,见我尚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