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船(其三)周三五

宝髻双垂烟一缕。年纪小、未周三五。

压一精神,出群标格,偏向众中翘楚。

记得谯门初见处。禁不定、乱魂飞去。

掌托鞋儿,肩拖裙子,悔不做、闲男女。

形式: 词牌: 夜行船

翻译

如烟细发双挽成髻,年纪轻轻还未满十五。
她出众的气质,格外引人注目,像是人群中的一枝独秀。
初次在谯门外遇见她,我心神不宁,魂魄仿佛被她吸引飞走。
她曾用手托着鞋子,肩上挂着裙子,我后悔自己不是个无忧无虑的闲适之人。

注释

宝髻:盘起的发髻。
烟:形容头发轻柔如烟。
年纪小:年龄尚小。
未周:尚未满。
三五:指十五岁。
压一:格外突出。
精神:气质。
出群标格:超出众人,独具特色。
翘楚:杰出的人物,这里指出众的人。
谯门:古代城门外的楼,此处代指初次相遇的地方。
禁不定:心神不定,控制不住。
乱魂飞去:形容心神被吸引。
掌托鞋儿:手托着鞋子的动作。
肩拖裙子:肩上搭着裙子。
悔不:后悔没有。
闲男女:指无需承担家务等琐事的闲适男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形象,她以其独特的气质和精神,脱颖而出,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宝髻双垂烟一缕,是对她头饰的一种描写,既展示了当时女性的装扮,也透露出一种朦胧、梦幻的美感。年纪小、未周三五,则点明了女子的年龄,她尚处于青春年少的阶段。

压一精神,出群标格,偏向众中翘楚,是对她超凡脱俗的一种赞誉。她不仅外表出众,而且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气质,让人印象深刻。记得谯门初见处,则是说诗人对这位女子的首次遇见仍然历历在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禁不定、乱魂飞去,是一种情感的流露,表达了面对这般美景时,心神难以自持,仿佛灵魂也随之飘散。掌托鞋儿,肩拖裙子,则是一种生动的描写,女子行走间的小动作,也透露出一种柔情与自然的气质。

悔不做、闲男女,是诗人的一种感慨,或许是对自己过往未能成为那位女子伴侣的遗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

收录诗词(173)

杨无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 字:无咎
  • 籍贯:自号逃禅老
  • 生卒年:1097~1171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

单于吹罢,望西山乞得,斜阳收脚。

素魄旋升,听桂子、风里时时飘落。

莹彻杯盘,冷侵毛发,浑不胜衣著。

天公有意,为人掀尽云幕。

童稚犹也多情,广庭扫净草,不容纤恶。

步绕周遭,疑便是、踏雪当年东郭。

慢引歌声,响穿云际,直使姮娥觉。

一尊重酹,为言千载同约。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雨中花令(其三)

自是云温雨润。诮不解、佯嗔偷闷。

倾坐精神,忺人情性,眉际生春晕。

语带京华清更韵。听娅姹、莺喉娇稳。

别后相思,心头欲见,觅个灯花信。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雨中花令(其一)

惆怅红尘千里。恨死拨、浮名浮利。

欠我温存,少伊撋就,两处悬悬地。

拟待归来伏不是。更与问、孤眠子细。

月照纱窗,晓灯残梦,可㬠恶姿味。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雨中花令(其二)

已是花魁柳冠。更绝唱、不容同伴。

画鼓低敲,红牙随应,著个人勾唤。

慢引莺喉千样转。听过处、几多娇怨。

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愿人肠断。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