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相里秀才赴举

两上东堂不见春,文明重去有谁亲。

曾逢少海尊前客,旧是神仙会里人。

已遂风云催化羽,却将雷电助烧鳞。

明年自此登龙后,回首荆门一路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两次登上东堂还没见到春天,如今文化盛宴再次举行又有谁能亲近。
曾经在少海尊前有幸为客,以前乃是仙人聚会中的一员。
已经借助风云如同羽翼般腾达,更将雷电之力助我如鱼得水。
待到明年跃上龙门之后,回望荆门之路满是奋斗的尘埃。

注释

两上东堂:两次参加高等殿堂的考试或聚会。
不见春:比喻未得到好的机遇或成果。
文明:文化盛事或高雅的聚会。
重去:再次举行或离开。
少海:比喻尊贵之地或高贵之人。
尊前客:在尊贵者面前的宾客,指受重视。
神仙会:比喻高手云集的聚会或场合。
风云:比喻时势或机会。
催化羽:如同鸟儿借助风势展翅高飞,比喻得到助力快速进步。
雷电:强力的帮助或影响。
烧鳞:鱼遇水则活,比喻自己如鱼得水,更加活跃。
登龙:比喻科举成功或仕途得志,如同鲤鱼跃龙门。
回首:回顾。
荆门一路尘:比喻过去艰难的历程,荆门常指代出发之地或艰辛之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秀才即将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超脱尘世的理想追求。

“两上东堂不见春”表达了时间飞逝,春去春来,而人物在东堂中的努力与等待。“文明重去有谁亲”则透露出一种对过去辉煌文化的怀念和对未来能否有人继承的担忧。

“曾逢少海尊前客,旧是神仙会里人”一句中,“少海”指的是历史上的名士,如颜回、子贡等,他们都是孔子的高徒。这里暗示着诗中的送别对象,也许曾经与这些古代的贤士一样,在精神上超凡脱俗。

“已遂风云催化羽,却将雷电助烧鳞”则是对赴考者即将展翅高飞的美好祝愿。这里的“风云催化羽”、“雷电助烧鳞”都是比喻,意指着送别对象在科举考试中能够迅速提升自己,如同神话中的人物经历变身一样。

最后,“明年自此登龙后,回首荆门一路尘”表达了对送别对象未来能成功金榜题名的预祝,并且希望他能够回忆起这段赴考途中的艰辛与付出。这也暗示着诗人对于这位秀才未来将有所成就,甚至可能达到更高的官职和荣誉的地步。

整首诗既展现了对送别对象的深切祝愿,也反映出了当时士子对于科举成功、个人飞黄腾达的心理状态。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送胤公归阙

西朝归去见高情,应恋香灯近圣明。

关令莫疑非马辩,道安还跨赤驴行。

充斋野店蔬无味,洒笠平原雪有声。

忍惜文章便闲得,看他趋竞取时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赵长史归闽川

荆门与闽越,关戍隔三千。

风雪扬帆去,台隍指海边。

客情消旅火,王化似尧年。

莫失春回约,江城谷雨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唐禀正字归萍川

霜须芸阁吏,久掩白云扉。

来谒元戎后,还骑病马归。

烟村蔬饮淡,江驿雪泥肥。

知到中林日,春风长涧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徐秀才之吴

吴都霸道昌,才子去观光。

望阙云天近,朝宗水路长。

海门收片雨,建业泊残阳。

欲问淮王信,仙都即帝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