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秀才之吴

吴都霸道昌,才子去观光。

望阙云天近,朝宗水路长。

海门收片雨,建业泊残阳。

欲问淮王信,仙都即帝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吴国的霸业兴盛,才子们纷纷前往游览。
遥望皇城云天相接,似乎很近,而朝拜的水路却悠长。
海门处收集着零散的雨丝,建业城中夕阳缓缓降落。
想要询问淮王的消息,那仙境般的都城便是帝王的故乡。

注释

吴都:指古代吴国的都城,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霸道昌:霸业兴盛,昌盛。
才子:有才华的人。
观光:游览,参观。
望阙:遥望皇宫。
云天近:形容皇城与天际相连,看起来很近。
朝宗:朝拜,进贡,此指通往京城的水道。
水路长:水路遥远。
海门:地名,可能指长江入海口附近,这里泛指江边。
收片雨:收集、迎来片片雨丝,形容雨景。
建业:古地名,今南京,此处代指江南美景。
泊残阳:夕阳停留,描绘日落景象。
欲问:想要询问。
淮王信:关于淮王的消息,淮王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王侯或象征性人物。
仙都:形容地方如同仙境般美丽。
帝乡:帝王的故乡或居住之地,这里暗指皇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送徐秀才之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古代历史文化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友人的不舍与赞美。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首句“吴都霸道昌,才子去观光”中的“吴都”指的是江南地区,即今之苏州一带,“霸道”可能是指古代的道路或重要的交通线路,“才子”则是对被送别人——徐秀才的美称。诗人通过这句点出了行程的方向和被送别人的身份。

“望阙云天近,朝宗水路长”中,“阙”指的是宫阙,是古代帝王所居之处的象征,这里用来代表远方的都城。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的眺望和对长途行程的感慨。

“海门收片雨,建业泊残阳”一句,“海门”可能是指某个临海之地,“收片雨”则表现了一种急迫的氛围,或许暗示着行程的紧迫与仓促。同时,“建业”这个名字充满了历史感,它是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都城,即今南京一带。“泊残阳”则描绘出旅途中匆忙停留的情景,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旅途中的疲惫。

最后两句“欲问淮王信,仙都即帝乡”中,“淮王信”可能是指古代某位君主的誓言或约定,这里用来象征对友人未来的期许与祝福。“仙都即帝乡”则充满了神话色彩,诗人似乎将友人的目的地想象成一个超凡脱俗的地方,从而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美好憧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引用,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送徐秀才游吴国

西江东注急,孤棹若流星。

风浪相随白,云中独过青。

他时谁共说,此路我曾经。

好向吴朝看,衣冠尽汉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泰禅师归南岳

石龛闲锁白猿边,归去程途半在船。

林簇晓霜离水寺,路穿新烧入山泉。

已寻岚壁临空尽,却看星辰向地悬。

有兴寄题红叶上,不妨收拾别为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益公归旧居

旧隐终牵梦,春残结束归。

溪山无伴过,风雨有花飞。

片石留题字,孤潭照浣衣。

邻僧喜相接,埽径与开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秘上人

谁喜老闲身,春山起送君。

欲凭莲社信,转入洞庭云。

道路长无阻,干戈渐不闻。

秋来向何处,相忆雁成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