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咏怀三十首(其二十一)》,是明代诗人沈炼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沈炼表达了对人性中自私与公义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人心包天地,私意安所容”开篇,点明了人心的广阔与私欲的狭隘。接着,“区区营身术,咫尺生剑锋”描绘了人们为了个人利益而采取手段时,往往会产生激烈的对立与冲突,如同咫尺之间便可能激化为剑拔弩张的态势。
“方其拘挛时,一介不可通”描述了在个人利益的束缚下,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难以进行,甚至可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产生隔阂。“忤心当路排,合意千里逢”进一步阐述了在追求私欲的过程中,与自己心意相悖的人会成为障碍,而与自己心意相合的人则可能远在千里之外。
“一人未成仇,万千憎其风”揭示了在利益的驱使下,即使是单个个体也可能成为敌对的对象,而那些与自己行为或思想相违背的人,则会被广泛地憎恶和排斥。“譬如蒸沙粒,何由睹成功”以形象的比喻收尾,将个人的努力比作蒸煮沙粒,即使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也难以期待获得实质性的成果,暗喻了在自私与公义的冲突中,个人的努力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整首诗通过对人性中自私与公义的冲突进行深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人际关系复杂性与矛盾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在追求私利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