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过涧图

溪急水摇石,野僧蹑石度。

寒流漾笠影,历险无窘步。

仆夫后岭来,木末迹樵路。

苍茫盼精蓝,惨澹没烟雾。

忆昔山中行,顾瞻歌陟岵。

今犹梦见之,觉乃忘其故。

画师从何知,展玩失毫素。

怅然渺予怀,江乡碧云暮。

形式: 古风

翻译

溪水湍急,石头随波摇晃,野僧踩着石头过河。
寒冷的水流荡漾,竹笠的影子在其中摇曳,他冒险前行却步履稳健。
仆人从后山过来,他们的足迹消失在树林中的樵夫小路上。
远望前方,青苍的山色中寺庙显得模糊,被烟雾笼罩。
回忆起昔日山中行走,抬头仰望,仿佛还能听见歌声和山路的攀登。
如今梦中还能见到那情景,醒来却已忘记原来的细节。
画家如何能理解这种情感?欣赏画作时,竟忘了笔墨间的表达。
心中惆怅,眼前是江边的暮色与故乡的碧云,思绪飘渺。

注释

溪急:水流湍急。
石:石头。
野僧:野外的僧人。
蹑:踩。
寒流:寒冷的水流。
历险:经历危险。
木末:树林的尽头。
樵路:砍柴的小路。
精蓝:寺庙。
惨澹:阴暗模糊。
忆昔:回忆过去。
陟岵:登山唱歌。
梦:梦境。
故:原来的。
画师:画家。
失毫素:忘记笔墨。
怅然:惆怅。
渺:遥远。
江乡:江边的乡村。
碧云暮:傍晚的碧云。

鉴赏

这首宋诗《僧过涧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景象。诗人胡仲弓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溪流湍急,水波荡漾,石头在其中摇曳的画面,野僧轻盈地踏石而过,显示出其敏捷与定力。寒冷的流水映照着僧人的斗笠,他在险峻的山路上稳步前行,仆夫随后登山,只能在远处的树林间辨识出樵夫的小径。

画面的远方,苍茫的山色与深邃的蓝天交织,寺庙(精蓝)隐没于烟雾之中,增添了神秘感。诗人回忆起往昔在山中的游历,那些歌声回荡在山路间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如今却只能在梦中重温,醒来后却已忘记当时的细节。

最后,诗人感叹画师如何能捕捉到这山水间的韵味,欣赏画卷时竟忘了手中的画笔和素纸。整首诗以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怀念和对画作的感慨收尾,结尾处的“江乡碧云暮”则以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江边傍晚景色,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郁情绪。

收录诗词(659)

胡仲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漫兴

大笑出尘间,吟身得暂閒。

解衣临水阁,倚杖看云山。

归鸟声如市,骑牛歌更蛮。

明边一点墨,元是野僧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精卫

子房铸铁报韩仇,智者反为豪侠误。

倾秦岂在博浪沙,继世自闻嬴业仆。

吁嗟精卫亦偿冤,一旦奋飞身不顾。

衔石填海抑何愚,岂在朝朝与暮暮。

精卫精卫汝不知,沧海终有陵谷时。

形式: 古风

翠竹

修修青琅玕,霜雪不可折。

肯随流水去,赖有岁寒节。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屑]韵

静中

静中天地阔,岁月听悠悠。

往事浑如梦,长江不尽流。

蛩吟似怀古,雁阵去防秋。

习得看山癖,终朝懒下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