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折枝图

映水一枝开,春从笔底来。

高楼漫吹笛,终不点苍苔。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梅花折枝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在水中的倒影与生机勃勃的姿态。首句“映水一枝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仿佛让读者眼前浮现出一枝梅花在水面轻轻摇曳的情景,既表现了梅花的独立与清高,也暗示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状态。

接着,“春从笔底来”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春天与诗人的创作灵感联系起来,暗示了诗人通过自己的笔触,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带入作品之中,赋予了梅花以生命力和情感,使得这幅画作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再现,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自然相融合的体现。

后两句“高楼漫吹笛,终不点苍苔”,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高楼上的笛声悠扬,却无法触及或改变地面的苍苔。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笛声的飘渺与苍苔的坚韧相对比,寓意着尽管外界的喧嚣与诱惑可能无法触及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正如笛声无法点染苍苔一样。这一对比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度,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守自我、追求内心纯净生活的向往与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心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艺术之间深刻关联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纯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18)

王行(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 字:止仲
  • 号:淡如居士
  • 籍贯:元明间苏州府吴县
  • 生卒年:1331—1395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和季琳端阳值雨

葵阳閟晴彩,榴火湿朱光。

不知今日何日,烟霭涨蒲塘。

已过清明时节,未近重阳气候,对景自斟量。

应是家家雨,梅子要催黄。向朝来,寻旧事,问江乡。

共言当此佳序,那肯负年华。

虽阻绣茵斗草,不废翠蕤剪艾,更结綵丝长。

昌歜缕香玉,情味付霞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秋水晴霞.写意

客里光阴,那更是、厌厌春雨有如许。

沾帷湿幔,洒窗飘户。十日晓寒添故絮。

一天暮色凄平楚。待新晴,何处倚吟肩,东楼柱。

芳草际,烟横渚。脩竹外,花连坞。便重整、酒壶茶具。

诗豪琴谱。狂似次公从更醉,豪如谢掾休誇舞。

有情怀,只好共渔樵,为宾主。

形式:

踏莎行.写怀

尘路风花,暖空晴絮。游丝剩有萦牵处。

客怀幸自不禁愁,啼鹃又恁催归去。

细草春沙,垂杨古渡。忘机可得如鸥鹭。

平湖却也慰人心,片帆不碍烟中树。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一江春水.顾氏隐居

黄花翠竹临溪处。正是幽人住。不嫌拄杖破苍苔。

便道有时烟雨、也须来。隔帘尘土纷纷起。

久厌襄阳市。若能招我作西邻。

从此一溪流水、两家分。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