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逢源今春当赴省试以事失期乃督钱纲往行在且欲观母后回銮之庆作诗速其行

去年秣马望行宫,飘然气若摩霄鸿。

不学提携百金剑,不倚能弯两石弓。

徒誇读书饱藜苋,笔阵欲敌千人锋。

要登月窟取官职,不使官出兜鍪中。

丈夫功名自有日,春闱已过落花风。

今当献计随群吏,到时万井欢声沸。

慈宁殿前催趁班,看君入贺鸣靴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赴省试的士子赵逢源的内心世界与行动轨迹,充满了对功名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士子的豪情壮志与对官场的向往。

首句“去年秣马望行宫”,以“秣马”比喻准备充分,表达了赵逢源去年就已经开始为这次赴试做足了准备,心中充满期待。接着,“飘然气若摩霄鸿”一句,用“摩霄鸿”比喻赵逢源的志向高远,如同翱翔于天际的大雁,形象地展现了他追求卓越的决心和气魄。

“不学提携百金剑,不倚能弯两石弓”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赵逢源不同于传统武将的追求,他不依赖武力,而是凭借智慧和文才。接下来,“徒誇读书饱藜苋,笔阵欲敌千人锋”进一步展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自信,即使生活艰苦,也能以笔为剑,对抗世间一切挑战。

“要登月窟取官职,不使官出兜鍪中”表达了赵逢源对官场的向往,希望能在朝廷中施展才华,而不是仅仅作为武将的配角。最后,“丈夫功名自有日,春闱已过落花风”一句,既是对赵逢源个人功名的肯定,也暗示了春天的考试已经过去,现在是收获的季节。

“今当献计随群吏,到时万井欢声沸”预示着赵逢源将与众多官员一同参与政务,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慈宁殿前催趁班,看君入贺鸣靴鼻”则描绘了赵逢源在慈宁殿前迎接母亲后回銮的盛况,预示着他即将迎来事业上的高峰。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生动,不仅展现了赵逢源的个人抱负和对未来的期待,也反映了宋代士人普遍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向宣卿赴朱相公参议

旄头彗天天狗堕,一日中原作奇祸。

金竿突绕都城光,铁马横嘶御街过。

迩来十年不解兵,盗贼军书急星火。

将军藩身养胁疽,帝命相公期必破。

指挥貔虎下天来,奋臂一呼皆袒左。

相公元是帝股肱,提师辟士收豪英。

君才累试当剧郡,群凶落胆知威名。

麾下传闻有飞将,一箭曾射欃枪星。

公谋岂止当十万,要挽天河洗甲兵。

君不见河阳军乌重胤,参谋初拔温处士。

遂令冀北马群空,石洪亦自河南至。

又不见裴晋公取淮西,幕下正用韩退之。

乃能夜缚吴元济,至今留得平淮碑。

如今相公开幕府,岂减乌公与裴度。

席卷江湖波浪清,貂鼎勋庸归自取。

形式: 古风

送吴叔举主簿往清江受纳秋苗

田头作谷催入场,一半白著输官仓。

庐江主簿喜怀檄,放船椎鼓开帆樯。

萧滩老农公事毕,夹道欢呼罗酒浆。

笑言归去唤妻子,今年租米两平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秋夜西园独步

清夜游西园,竹影乱秋月。

穹色湛虚明,林光益奇绝。

人间睡正著,那知此时节。

坐观衡阳移,领略风烟别。

沆瀣洗天宇,一饮醒毛发。

气与南山高,青苍助施设。

池塘收绿净,星斗转空阔。

微云点太清,须臾亦自灭。

明朝问此境,胜处不可说。

却恐鸡三号,开门走车辙。

形式: 古风

刘晞扬贫甚爨烟不属而读书不辍作诗遗之以激其志因叙其贫之所以然冀当涂有闻之者

荷锄初读书,中原已鼎沸。

辍耕仰太息,衣食尚卒岁。

喧呼传点丁,田庐忽湮替。

产尽犹索租,从何出租税。

乃知天宝后,信如石壕吏。

君门九重深,旗戟森兵卫。

朱轓背相望,莫肯察凋弊。

赖子天资高,追琢自成器。

时能从诸生,扣门来问字。

长篇烂溢目,春葩吐奇丽。

饥虽不堪煮,要自饱风味。

乃翁昔好事,宾客常满位。

小儿听客语,炊甑忘著箅。

岂虑饭成糜,迩来糜亦废。

时能馈升斗,与子黔突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