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

税驾倚扶桑,逍遥望九州。

二老佐轩辕,移戈戮蚩尤。

功成弃之去,乘龙上天游。

天上见玉皇,寿与天地休。

俯视昆崙宫,五城十二楼。

王母何窈眇,玉质清且柔。

扬袂折琼枝,寄我天东头。

相思千万岁,大运浩悠悠。

安用知吾道,日月不能周。

寄音青鸟翼,谢尔碧海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驾着祥云依托太阳,悠然远望整个天下。
两位长者辅佐黄帝,挥戈决战击败蚩尤。
功成名就后离去,骑龙遨游于九天之上。
在天宫见到玉皇,寿命与天地共长久。
向下俯瞰昆仑宫,五座城池十二层楼。
王母仙子多么深邃,身姿清雅如玉质温柔。
她挥袖折下仙枝,赠予我于天边的尽头。
思念绵绵千万年,命运浩渺无尽期。
何必了解我的道路,日月轮回也无法穷尽。
寄托青鸟的羽翼,向你碧海深处告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通过对仙境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永恒和自由的向往。

“税驾倚扶桑,逍遥望九州。” 开篇便以宏大的视角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轻松自在。古代神话中有扶桑即日出之处,仙人乘龙上天,这里表明诗人已经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可以俯瞰九州,即整个中国。

“二老佐轩辕,移戈戮蚩尤。” 这两句通过神话故事中的元素,进一步强化了仙境的氛围。轩辕即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代表着道德和智慧;而蚩尤是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这里被诗人用来象征力量和勇猛。二老佐轩辕意味着仙境中的智者辅助着宇宙的运行。

“功成弃之去,乘龙上天游。” 当功业完成后,诗人选择了放弃一切世俗的束缚,乘坐神龙升入天界,享受那里的自由和欢乐。这里体现出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纯粹的思想。

“天上见玉皇,寿与天地休。” 在天界中,诗人得以见到玉皇,即道教中的最高神祇。寿与天地同久,这里表达了对永恒生命和宇宙和谐统一的向往。

“俯视昆崙宫,五城十二楼。” 昆崙山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被认为是仙境所在地。诗人从高处望下去,可以看到那壮丽的仙宫和层叠的楼阁,这些都是仙界的象征。

“王母何窈眇,玉质清且柔。” 王母娘娘是中国神话中掌管西王母之位的女神,她所居住的地方被描绘为美丽而纯净。这里通过对她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美好。

“扬袂折琼枝,寄我天东头。” 扬袂,即挥动衣袖;折琼枝,则是在仙界中采集灵芝或其他仙草,以此作为诗人与仙界交流的媒介。天东头,或许是指向着天界的某个方向,这里诗人通过寄送这些神物,表达了对仙境的情感寄托。

“相思千万岁,大运浩悠悠。”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仙界的思念和渴望是长久而深沉的。相思,即相互思念;大运,则是指宇宙运行之道,这里的“浩悠悠”则形容时间的漫长与辽阔。

“安用知吾道,日月不能周。” 安用即无何用,也就是说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诗人所追求的仙道。这里强调了诗人的信念,即使是日月这样伟大的自然现象也无法完全理解或衡量他的精神追求。

“寄音青鸟翼,谢尔碧海流。” 最后两句以寓意深长的表达方式结束了全诗。青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常作为传递信息的使者,碧海则象征着广阔无垠。这两句通过寄托声音于青鸟之翼和比喻情感如同碧海流动,强调了诗人对仙境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深不可测且永恒不变的。

收录诗词(13)

刘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相思

长相思,在桂林,苍梧山远潇湘深。

秋堂零泪倚金瑟,朱颜摇落随光阴。

长宵嘹唳鸿命侣,河汉苍苍隔牛女。

宁知一水不可渡,况复万山修且阻。

綵丝织绮文双鸳,昔时赠君君可怜。

何言一去瓶落井,流尘歇灭金炉前。

形式: 乐府曲辞

七夕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

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綵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三闾大夫

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

青史已书殷鉴在,词人劳咏楚江深。

竹移低影潜贞节,月入中流洗恨心。

再引离骚见微旨,肯教渔父会升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冬日送友人西归

北风吹别思,杳杳度云山。

满望是归处,一生犹未闲。

知音方见誉,浮宦久相关。

空有心如月,同居千里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