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阳水陆院智洪上人房

十载七来此,每嗟多异今。

池灰休辨劫,川月解明心。

遗墨悲苏倩,高情想遁林。

能闲常似旧,翘立水边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十年以来我多次来到这里,每次感叹都发现变化很大。
池塘的灰烬无需分辨是否经历了灾难,江河的月光能照亮人心。
看到遗留的墨迹,我为苏倩的遭遇感到悲伤,想象她曾有高尚的情操,向往隐居的山林。
即使在闲暇时,我还是像往常一样,独自站立在水边,如同一只鸟儿。

注释

十载:十年。
七来:多次。
此:这里。
嗟:感叹。
异今:与现在不同。
池灰:池塘的灰烬(可能指灾难后的遗迹)。
辨劫:分辨灾难。
川月:江河的月光。
明心:照亮内心。
遗墨:遗留的墨迹。
悲苏倩:为苏倩感到悲伤。
遁林:隐居的山林。
能闲:在闲暇时。
常似旧:像往常一样。
翘立:独自站立。
水边禽:水边的鸟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过山阳水陆院智洪上人房》。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十年间多次造访智洪上人房的感慨,感叹世事变迁,时间流逝。"池灰休辨劫"暗示岁月如烟,不必过于执着于过去的沧桑;"川月解明心"则借月光寓意内心的清澈与领悟。诗人对智洪上人的怀念通过"遗墨悲苏倩"流露,对其高尚情操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体现在"高情想遁林"一句。最后,诗人以"能闲常似旧"表达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自己在水边独立,像一只静候的水鸟,保持着旧时的闲适与超然。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过永庆院

荒凉旧兰若,古屋两三重。

庭下已无柏,涧边唯有松。

石阶生薜荔,香座缺芙蓉。

化俗似禅衲,破来缝不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过白水

下马独怀古,翛然临渡风。

真人去来久,流水自无穷。

雨阔沙痕涨,湾平野色通。

曾兴汉家业,今与百川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过鸣雁城

九月过鸣雁,斜阳上废台。

兵车千载会,桑柘万畴开。

代谢随秋草,英灵化死灰。

我来空咏古,寒鸟有馀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过淮

侍亲数数来浮汴,护榇迢迢复渡淮。

旨蓄曾无御寒具,细君唯有隐居钗。

月衔远入鱼衔浪,潮退长汀蚌阁崖。

素服华颠色相似,青铜不忍见形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