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首诗中,张九龄借着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修仙之路的赞美和自我超脱尘世的向往。"鬼谷还成道,天台去学仙"两句直接点出了朋友即将踏上的道路,鬼谷指的是道家修炼之地,而天台则是古代著名的道教圣地和修炼场所,诗人通过这样的设定,为朋友的精神追求画下了壮阔的蓝图。
"行应松子化,留与世人传"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凡尘、达到神仙境界的美好愿望。这里的“行应”指的是修炼成仙后的自由自在,而“松子化”则是古代道家修炼的一种高级境界,能够长生不老。这两句意味着朋友不仅将达成仙道,而且还将这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留给后世作为传说。
"此地烟波远,何时羽驾旋?"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远方烟波的描绘,以及对于朋友未来飞升之时机的询问,流露出了一种离别中的惆怅和期待。"羽驾"在这里象征着仙人的乘具,即将实现的飞翔。
最后两句"当须一把袂,城郭共依然"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告别时所持有的珍重之情,以及希望朋友能带上自己的一丝衣物,以此作为彼此之间超凡脱俗联系的象征。这里的“袂”指的是古代服饰的一部分,常用以象征某种情谊。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描绘了一幅修仙者飞升天台、达成道果的壮丽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朋友超凡脱俗之路的羡慕和赞美,以及对这份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