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丛石当轩峙,横池傍砌深。
还将修竹绕,半入古榕阴。
昼赏风澜皱,宵怜月影侵。
聊纾江海志,寄此小山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和诗人隐逸的生活状态。"丛石当轩峙,横池傍砌深"两句勾勒出一处幽深之地,有丛生的石头和横亘的池塘以及旁边的小桥或堤防,营造出一种隐秘而又深邃的氛围。"还将修竹绕,半入古榕阴"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居所的进一步描写,表明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而且还有诗人的个人意愿在其中得到了体现,那些修长的竹子和古老的榕树交织出一片浓密的绿荫。
接下来的"昼赏风澜皱,宵怜月影侵"展示了诗人日夜之间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白天里,他享受着微风吹拂而形成的波纹;到了夜晚,则是悄然移动的月光给他的生活带来温柔的触感。
最后,"聊纾江海志,寄此小山林"表达了诗人对于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以及他选择在这片小山林中暂时放下这些宏图大业,以此种方式来调整心态,寻求内心的平静。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每个字句都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他个人对于生活的独到感悟。
不详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故人千里去,犹记别时歌。
衰鬓禁愁得,狂怀可奈何。
南枝春意动,西望夕阳多。
三径荒凉外,高轩讵肯过。
此日天涯别,春风断客魂。
绿杨初暗路,芳草欲迷村。
祖帐前山远,骊歌落日昏。
相思今夜月,不复对清樽。
两地相望百舍强,相思空结九回肠。
君家沧海宾初日,我戍衡山俯夕阳。
情话何当倾肺腑,倦游聊复信行藏。
求田问舍真长策,捧檄荣亲道更光。
君尉襄阳日,吾方首善游。
素交微半面,青顾乃双眸。
有喜一樽共,相期三径幽。
溪山许分老,为我缮菟裘。